10月24至27日,由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福建海丝非遗主题馆”在第七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隆重举办。此次文博会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福建非遗展区所构建的“福建海丝非遗主题馆”已成为厦门文博会最具特色和亮点的展区之一。
本次非遗展汇集了一批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项目,这些项目历久弥新,不仅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发挥过巨大的海外经贸文化交流作用,并且对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伟大战略仍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观众在欣赏这些巧夺天工的精粹,感受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彩魅力与丰厚底蕴的同时,亦能切身体会到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所承载的厚重历史积淀。
福建非遗精品荟萃
福建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尤其是在传统工艺美术方面,历久弥新,精彩非常,此次活动萃取了一批精品项目进行展览展示,并邀请参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到现场解说演示。莹润光洁的寿山石雕,品类繁多、溢彩流光的福建漆艺,极尽精微的福州软木画,题材丰富、技法多样的莆田木雕,历史悠久、华光内敛的建窑建盏,巧夺天工的德化瓷、工艺精湛的水密隔舱等等,均集中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亮相。
随这些精品项目而来的是各位大师多年来积累的扛鼎之作,观众将能在现场感受到福建非遗项目的非凡魅力,同时亦能观看大师现场制作的精湛技艺。
海丝文脉继往开来
宋元以来,泉州、漳州先后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不同时期的重要起点,福州更是自汉唐时期就已然开辟为对外交流与贸易的港口,由此福建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即沿丝路远销海外,为中国传统工艺赢得世界声誉。如作为福建漆艺重要品类的福州脱胎漆器,福州沈氏家族作品在法国巴黎、美国圣路易斯、意大利觉兰多等各种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一时间受到外国人的追捧,畅销欧美。在福建,它还承载了一段来往中美,穿越百年的外交佳话。1992年夏,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从人民日报海外版看到散文《啊,鼓岭!》,深受触动,通过有关部门邀请加德纳夫人访问鼓岭。加德纳夫人感慨不已,将加德纳先生珍藏八十一年的福州脱胎漆瓶赠给福州市人民政府。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美国发表讲话时,再次满怀深情地回忆起这段往事。寿山石雕则以其材料珍贵、工艺精湛闻名海内外,受到世人的青睐,为中外艺术品爱好者争相收藏。时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的习近平在为《中国寿山石文化大观》所作的序言中这样写到:“寿山石独居福建省福州寿山之一隅,其质地之佳,色彩之艳,品种之多,开发之早,论著之丰,影响之广,殊是难得。……挖掘寿山石文化优势,做好寿山石文章,推进寿山石产业发展,一直是我在福州工作期间的一大心愿。”建窑产的建盏更是贵为日本“国宝”。除此之外,德化瓷、莆田木雕等也颇受欧美等国人民喜爱,德化白瓷自宋元时期就以出口,被誉为当时第一制瓷高手,“天下共宝”的明代宗师何朝宗的德化瓷作品,在西方各大博物馆中的收藏便有200多件。他们不仅是福建优秀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亦是福建丰厚海丝文化的有机载体。非遗项目薪火相传的不仅是古老的传统技艺,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璀璨历史文明的记忆和对中国未来文化复兴的梦想。随着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春天。
生产性保护成果集中展示
福建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使其仍幸运地保存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进入21世纪以来,福建非遗项目重新焕发活力,从技艺传承、产业发展到产品宣传推广均有了极大的进步,许多非遗项目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在福建现有的353项省级非遗项目中,近20%的项目已探索出适合市场规律的经营模式,但主要集中在传统手工技艺等门类。目前,这些企业能提供就业岗位近300万个,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寿山石、德化瓷器、莆田木雕等非遗项目年产值都超过了20亿元。可以说,福建在生产性保护实践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新路子。
此外,福建还享有“戏剧大省”的美誉,在展览期间,福建木偶戏、厦门南乐等优秀戏剧还将在展览中亮相,为观众奉上一场戏剧盛宴。(来源:福建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