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至21日,2016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花海公园举行。本届民俗文化活动以“福天福地福文化,海风海韵海峡情”为主题,分为四大区域、八个板块,汇集了上百个分项活动,涵盖了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等,并分别以舞台表演、民俗队伍巡游、风情展示、手工技艺互动、图文展板、美食分享品尝等形式呈现,预计观众将突破20万人次。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创办于2008年,由“闽都民俗文化节”发展而来,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
与往届相比,本届活动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一、百姓舞台,打造全民参与的民俗盛会
为真正落实为民办节的宗旨,深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普通民众变被动为主动,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民俗文化,本届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设置了众多特色版块,加强与市民群众的双向互动。本届民俗节线上互动环节从年前就已全面启动,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推出“文明福州晒幸福”微信随手拍摄影大赛、“我心中的福州味道”大众评选投票、民俗节版块介绍与项目简介等活动,让普通民众拿起手机就可参与其中,用镜头记录温暖时光,从光影的视角分享点滴幸福,弘扬真善美,传递真能量。在活动现场,“巧夺天工——手工技艺集市”和“奇思妙想——文化创意”专区一改传统活动艺人单向展示的模式,特别开辟了亲子互动区,让市民朋友尤其是小朋友们有机会亲自动手制作;纳百“福”、集“福”送礼等活动则鼓励市民走遍各活动摊位,积极参与互动体验,充满趣味性与亲切感。纳百“福”活动将邀请省市书法家、传统手工艺人和现场观众共同写“福”制“福”,通过书法、剪纸等各类艺术形式的各种“福”字制作成一副逾二十名长的“百福图”,表达迎新祈福的美好寓意;集“福”送礼环节将为参与者发放集“福”卡,参与不同区域的互动活动可获得不同数字的“福”印,累计一定数量即可兑换造型可爱的猴子玩偶,为猴年新春增添满满喜气。
二、闽台交流,彰显同根同源的两岸文化
福州与台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本届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延续往届传统,立足福建与台湾的地理优势,着重引入海峡元素,向福州市民展现丰富多彩、一脉同源的台湾传统文化,彰显心相系,血相融的两岸骨肉亲情与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在“好戏连台——民俗展演”版块,由各县(市)区和市属专业院团带来的精彩节目将和来自台湾的优秀团队同台献艺,展现两岸源出一脉又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巧夺天工——手工技艺集市”和“奇思妙想——文化创意”专区,台湾刺绣、台湾灯笼制作及绘画、琉璃制作、糖画制作等台湾传统手工技艺和文化创意项目也将加盟;在“文化踩街——民俗大巡游”版块,除了十二支具有本土特色的巡游队伍外,还将邀请台湾地区的民俗表演队伍,让观众一睹台湾民俗文化的风采魅力。
三、手艺新生,关注充满活力的文创产业
除了回归传统,深入挖掘两岸传统文化资源,本届民俗文化节还着眼于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邀请两岸有实力的文创机构共同参与,设立了文化创意专区。该版块以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两岸传统文化和非遗传承为载体,以“创意、创新、手艺新生”为主题,邀请传统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加盟,开辟一个集展示、分享、DIY体验、亲子互动、销售为一体的创意空间,内设陶艺、漆艺、沙画、油纸伞等体验区,为艺术家和普通市民搭建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老手艺和新理念的碰撞,在产品功能、造型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更切合当代装饰艺术审美和实际生活需求,帮助传统技艺换发新活力,重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创意版块中还特设了一个亲子互动区,让小朋友和家长共同参与互动,发挥奇思妙想制作自己的创意作品。(来源:福建省文化厅)
上一篇: 2016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落幕 |
下一篇: 福建省首家市级图书馆、博物馆理事会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