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福建
福建
遗址“活” 旅游“兴” 
福建加大万寿岩遗址保护利用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05 12:20 来源:中国旅游报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2020-06-05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有一处万寿岩遗址。它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活动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前,是迄今为止福建境内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的居住遗址,被考古界誉为“南方周口店”。但是这一珍贵的史前遗址,在20多年前,险些毁于开矿的炸药包下。“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作出批示,使得这处距今已有18.5万年的“史前家园”得以整体保护。
  20多年来,福建上下牢记嘱托,全力推动万寿岩遗址保护,先后出台多项规划和举措,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让文物“活”起来。同时,推动文旅融合项目落地,大力发展旅游,带动当地农民走上致富之路。万寿岩遗址的保护利用,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关系、推动文旅融合和脱贫致富的生动实践。
  把遗址“保”下来
  当时,万寿岩已有偿出让给三明钢铁厂(现为福建省三钢集团)作为采矿区。由于矿山开采,万寿岩日渐“瘦身”。1998年起,岩前村村民就不断向上级反映,提出要保护万寿岩山体及洞穴历史古迹。这在当时却并非易事。“如果停止矿山开采,三明钢铁厂至少将损失6000余万元。”三明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为确定万寿岩的文物属性,1999年9月,福建组织考古队开始对万寿岩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在船帆洞,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处距今约4万年、面积达120平方米的人工石铺地面。
  “当时感觉就像抱了个大金娃娃。”福建省博物馆退休职工陈子文回忆道,经过专家初步分析,这很可能是古人类为应对洞中潮湿环境而创造的,堪称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万寿岩发现的洞穴遗址应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址,它填补了福建省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为了保险起见,陈子文还挑选一批石器标本赶赴北京,请92岁高龄的文物考古界泰斗贾兰坡院士鉴别。贾兰坡认真查看后,在鉴定书上慎重写下:“这个遗址很重要,必须保护。”
  2000年1月,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作出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因为这一批示,三明钢铁厂立即全面停止了矿山开采工作。随后,考古队对万寿岩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三明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万寿岩遗址博物馆馆长余生富介绍,截至目前,万寿岩遗址已出土史前文物3000余件。2000年,万寿岩遗址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苏世斌介绍,为加强万寿岩遗址保护,2001年,三明市政府将万寿岩遗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一年内,万寿岩遗址实现了从市保到省保、国保单位的“三级跳”。2002年,三明市万寿岩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正式成立。2002年起,《福建省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总体保护规划》《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条例》《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相继出台。
  如今,万寿岩遗址一片青翠景象。“这是我们多年来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的结果。”万寿岩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朱凯说,20多年前,万寿岩被开采后只剩下岩体。为做好绿化,他们覆土种草,并在岩体上凿坑填土种树,让万寿岩遗址的环境风貌与主题内涵更加协调。
  让文物“活”起来
  万寿岩保护下来了,作为曾经的开采方,三明钢铁厂也加入万寿岩保护行列中来,将石灰石破碎车间厂房和万寿岩山体无偿提供给文化部门作为考古遗址公园使用。同时,着力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工业旅游区建设。
  走进3A级景区三钢工业旅游区,昔日的炼铁厂区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推进钢岩矿业退镇入园工作,对腾出的老厂地块重新规划设计,不断拓展遗址保护和万寿岩景区开发的发展空间;积极推进岩前镇桂花潭河对岸的三钢福利区综合利用,加快打造面向全市的文旅康养基地,为万寿岩保护利用贡献一份力量。”三钢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万寿岩遗址保下来,更要妥善保护好、呵护好。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坚持以保护为主,加强引智借力,全面提升遗址研究、保护、利用水平,以更深厚的情怀保护好遗址,切实将其打造成三明重要的城市名片。”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表示。
  “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可观性不强,为了让古老的遗址‘活起来’,我们便在互动体验方面下工夫,让市民、游客在亲身体验中了解文物知识、感知中国古代故事、增强爱国情感。”朱凯介绍,在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内,设置了11个互动触摸屏、5处动漫演示、4处制作场景,实现了场景再现、互动交流。
  余生富介绍,为拓展万寿岩遗址的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抓住国家启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契机,万寿岩加入申报方阵。2017年12月,万寿岩遗址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于2019年6月正式开园。“考古遗址公园的开放,除了遗址展示外,还可以提供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让遗址的信息和价值可体验、可分享。”余生富说。
  “为了给古老遗址赋予新活力,下一步,我们将在万寿岩遗址保护范围外的规划区域重点打造四个建设项目,包括古人类远古文化广场、古人类生产生活互动体验园、古人类起源与仿真远古生物雕塑群、综合服务中心与古人类文化研学基地等,在保护的同时,增强互动体验。”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罗振青表示,随着这一批项目的落地建成,古老的遗址将焕发出新活力,遗址内的文物也将“活”在大众心中。
  使村民“富”起来
  走进万寿岩所在地岩前镇岩前村,犹如走进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岩前村能以这般‘高颜值’的面貌示人,得益于万寿岩遗址的保护利用。”岩前村主任吕吉宗说。
  “通过做好万寿岩遗址保护,岩前镇的生态环境、交通以及产业等方面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岩前镇党委书记蔡明泉说,如今,岩前镇文旅产业异军突起。今年以来,岩前镇积极推进万寿岩岩下花海、秘谷研学体验园、圆初生态农业康养庄园、归园田居休闲农业基地等文旅项目,促进万寿岩遗址文旅融合发展进行全面提升。
  为推动岩前镇文旅融合发展,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正积极组织编制《万寿岩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这个规划今年年底前将正式出台。力争5年内将万寿岩打造成南方特色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古人类研学旅行基地、5A级景区。”罗振青说。
  随着越来越多的文旅项目落地,岩前镇旅游人气越来越旺。当地老百姓也从农家乐、休闲采摘、特色民宿等休闲项目中受益,依托旅游走上致富路。据悉,岩前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户100人已于2017年全部脱贫。
  在岩前镇乌龙村归园田居休闲农业基地,三五成群的女工正在采摘成熟的蓝莓。“之所以到这里建基地,正是看中了这里的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以及万寿岩所带来的人流。”该基地负责人池文杜表示,随着万寿岩旅游的不断开发,这里的游客会越来越多。
  再有一个月,位于岩前村黄沙坂地块的“岩下花海”的姜荷花将成片绽放,加上配建的特色塑像、打卡景观、生态游步道等设施,岩前镇又将新增一处“网红打卡地”。“该项目通过租用当地农田,并利用全省罕见的姜荷花品种打造大面积姜荷花海。”岩前镇镇长刘一果介绍,这种姜荷花除了供游客欣赏,还可以延伸到鲜切花售卖、种球批发等领域,促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距离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约500米处的“在水一方”农家饭庄,生意火爆。饭庄经营者吕冬建说,从前自己外出打工,后来看到万寿岩保护带来了发展机会,便回家开起了饭庄。10年来,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一年收入能有20多万元。
  万寿岩这座“史前家园”保护下来了,岩前镇的旅游也逐渐发展起来了,当地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他们对自己参与打造的“幸福家园”美好未来充满了期待。(李金枝 本报记者 吴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