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目标
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博会
目前,我国文化交易已存在多种方式,但从实践来看,这些交易方式在很多方面显现出局限性。如博览会、影视节等场所交易仍处于一种“非常态”状态,空间不连续、时间也有限,不利于文化产品等通过充分竞争的市场方式找到合理的买主。
在这样的状况下,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应运而生。它是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综合性、专业化的文化产权交易服务机构,旨在通过架构文化与资本的对接服务平台,为文化产业企业和项目打通更广泛的融资渠道,为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各类出资主体进入文化产业提供便捷、规范、有效的服务和支持。它以建设永不落幕的文博会为目标,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成立足深圳、对接港澳台、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中心。市文改办副主任倪鹤琴表示,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将把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大项目强力推进,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功能定位
四大平台加速创意与资本对接
近年来,深圳文化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仍未完全解决。每年仍有大量的设计、作品、构思等创意因为得不到资本的持续支持而束之高阁,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倪鹤琴介绍说,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将通过四大功能,实现创意与资本的快速对接。一是文化产权交易平台。通过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和电子交易系统,广泛征集买家,充分发现市场价格,提高文化产权交易效率。二是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面向合资格投资人,设计开发符合文化产权交易特性的融资产品和投资工具,为各类文化企业以及影视制作、动漫、大型文艺汇演等文化主题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发起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市场,有效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文化企业孵化加速平台。提供文化企业改制、重组、股权登记托管、融资等完善的服务,降低文化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孵化效率,加速其成长,辅导其走入资本市场。四是文化产权登记托管平台。承担地方性文化产权登记职能,办理各类文化产权的托管,提供交易见证、过户、质押登记等各种服务。
据悉,文交所的交易品种设计主要包括:书画、陶瓷等艺术品以及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数字产品、工业设计等著作权和版权的转让或授权交易,文化产品期货及期权、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文化产权交易指数等类证券化产品交易,以及文化企业股权交易等。
特色优势
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向
此前,国内首家文化产权交易机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已于6月15日正式挂牌成立。倪鹤琴介绍说,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相比,深圳有着自己的特色:首先是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向,突出与文博会配套。其次,突出文化与科技结合。与此同时,突出投融资服务平台功能。
发展路径
两步走稳妥推进
据悉,根据我市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尚处于发育初期的实际情况,将按照“分步实施”的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文交所建设。第一步,先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的统一交易平台上开发文化产权交易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板块相对独立运作,同时加挂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牌子。第二步,积极筹划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文化产权交易所公司,对文化产权交易进行专业化、股份化、公司化运营。股东由市联交所、文博会公司并吸纳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民营文化企业组成。
按照产品开发规划,文交所在第一年将以现货产品交易和企业股权交易为主。从第二年开始,将开发并交易部分类证券化产品,包括文化产品期货及期权、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2至3年后,将开展各类衍生产品交易,包括文化项目投资受益权、艺术品权益证等。时机成熟的时候,进一步研究开发文化产权交易指数。
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
搭建四大平台
一是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二是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三是文化企业孵化加速平台。四是文化产权登记托管平台。
设计交易品种
书画、陶瓷等艺术品以及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数字产品、工业设计等著作权和版权的转让或授权交易,文化产品期货及期权、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文化产权交易指数等类证券化产品交易,以及文化企业股权交易等。(来源:深圳商报,作者:何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