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奋进:佛山文化在社会进步中发展繁荣
发布时间:2012-10-09 08:54
来源:广东省文化厅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广东省文化厅 2012-10-09
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召开,这飞速过去的十年是国家不断强化文化战略的十年,也是佛山文化建设突飞猛进的十年。十年来,佛山市文化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名城”战略部署,以文化理念更新推动文化建设全面进步,使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市民文化生活福利得到保障,城市文化竞争力不断增强。
十年来,文化部门坚持理念更新,分阶段有步骤推进文化发展。在工作理念上把握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文化民生为导向,在集中资源保障市民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探索满足市民个性化文化需求的渠道;二是坚持抓住文化建设领域的重点内容与关键环节,围绕保障市民文化权益和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重点突破;三是坚持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文化建设。2003年至2006年,主要通过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来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文化自信;2007年至2009年,主要以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改善市民文化生活质量为目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2010年以来,致力于市民文化热情的发掘与文化资源价值的提升,在更高层次塑造与传播城市文化形象。在工作方法上把握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区分两种不同的文化需求,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由政府通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以保障,而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则通过市场机制来满足,并由政府加以引导和资助;二是注重将佛山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用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来更好地传承文化资源,提升其价值;三是注重将文化艺术渗透到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去,用更富于文化内涵的产品和服务充分实现文化艺术的价值,同时提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附加值,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十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市民基本文化权益有效保障。设施方面,全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新馆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全市区级以上图书馆和文化馆均被评为国家一级馆,33个文化站有29个获评省特级站;农家书屋提前半年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服务网络方面,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不断壮大,成员馆发展到37家,累计办理“一卡通”借阅证23.9万个;二代身份证免押金借阅服务、街区智能图书馆、ATM图书馆和汽车图书馆服务,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480个,覆盖全市所有镇街;农村公益电影每年放映6500场以上。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健全,保障了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十年来,文化活动精彩不断,城市文化艺术品位进一步提升。大型文化活动上,通过举办2003年“中国戏剧之命运”研讨会,“魅力佛山·2004年琼花粤剧艺术节”,2005年亚洲文化部长论坛、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全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中国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2006年第十二届省运会开、闭幕式大型文艺晚会,佛山祖庙三月三北帝诞庙会、佛山秋色欢乐节等,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高雅艺术演出上,2003年启动“魅力佛山”文化艺术系列工程,2009年开始实施“魅力佛山·精品荟萃”高雅艺术展演补贴计划,引导市场机制参与,为市民提供每场不少于20%的半价票;2012年开始实施“魅力佛山·四季情韵”艺术惠民工程,全年组织50项以上各类艺术活动惠民利民。通过高雅舞台艺术精品的引进与高雅艺术演出市场的培育,佛山的城市文化艺术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文化上,“梦想舞台”剧场,群众文艺“百花奖”戏剧曲艺展演,“音乐之旅”、“艺林墨香”艺术活动,南风讲坛公益讲座等涵盖话剧、曲艺、声乐、器乐艺术欣赏、书画展览、理论探讨等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生活;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剧院、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都成为群众演出和观众欣赏、交流艺术心得的场所;在《佛山市骨干群众文艺团体扶持试行办法》的引导激励下,佛山市各类群众文艺团体和粤剧私伙局活动常态化开展。
十年来,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有效,岭南文脉传承手段多样。佛山祖庙全面修缮工程顺利竣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如期完成;以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得到有效推进。率先成立全省市级非遗保护中心,建成省内首个非遗展示基地;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不断完善。目前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处,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1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2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6处;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3项,省级名录项目34项。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7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和等级,在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中都处于领先地位。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进一步传承了岭南深厚的历史文脉,为城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十年来,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立足优秀本土文化传承开发,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出台《佛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引导产业发展;实施扶优扶强战略,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园区),形成了工艺美术、文化旅游、工业设计等特色产业;依托佛山文化“走出去”工程,将文化资源推介到澳大利亚、阿联酋、埃及、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为“佛山创造”的文化产品拓宽了市场空间;从版权保护、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不断丰富政府服务手段,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对传统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为城市转型升级注入了全新动力。
佛山十年文化发展繁荣的历程是佛山人敢为人先、崇文务实的绝佳写照,也为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交上了一份经得起评判的优秀答卷。(来源: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