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明确提出“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在广东珠三角地区,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文化活动常年不间断,文化服务走到了老百姓的身边。而对于东西两翼的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广东也提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低保”等概念,弥补了区域文化服务的短板。在2013年新年伊始,广东又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新举措,进一步将文化服务的触角伸向粤东、粤西、粤北等欠发达地区。
新力量—— 村里有了“文体协管员”
2013年新年伊始,广东潮州潮安县文里村的“文体协管员”李喜才就在摩拳擦掌地准备着村里每年农历二月廿一的“拜龙尾爷”活动,这是文里村每年开年的文化重头戏。以前,村里类似的文化活动如一盘散沙,没人统筹管理,但从今年开始,村里有了“文体协管员”,村民们觉得今年的年俗活动肯定会既有趣儿又有秩序。
李喜才是潮安县首批聘任的210个“文体协管员”之一,他介绍说,“拜龙尾爷”活动是村民每年的大狂欢,村民们不仅要拜龙尾爷,还要有舞龙表演、英歌舞表演等,参加人数众多,作为文体协管员,既要注意文化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又要协助各个演出团体之间的沟通,帮助解决道具、排练场地等问题。对于这些细碎琐事,陈喜才不厌其烦地逐一解决,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村里的老年人理事会、表演团队与村委会之间的沟通桥梁。
2012年底,广东提出要在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16815个行政村聘用“文体协管员”,并对他们给予适当补助:省级专项补助资金将从2012年起至2015年,4年累计补助欠发达地区行政村文体协管员1亿元,努力改变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文体人才缺乏、文化队伍薄弱的局面。
潮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艺股股长陈传荣介绍说,潮安县现有的210名“文体协管员”的工作范围已经能覆盖到该县80%的地区,他们一方面将扎根本地文化,把自己村特有的文化活动协调好,同时还能召集协调本村的文化表演队伍去参加县、市级以上的文化活动,变以往从城里送节目下乡为由农村向城市输送“文化血液”。
新目标—— 广播电视“户户通”
元旦前夜,粤北山区的瑶族同胞第一次在自己家里收看到了广东卫视的跨年晚会。去年年底,不少粤北山区居民迎来了“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安装队,这让他们在新年之际享受到了丰富的电视节目。据了解,这次“村村通”工程的建设标准比过去更高,达到了“户户通”的要求,接收频道和设备功能也比以前更多、更齐全了。
“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是“村村通”工程的延伸,其目标任务是,采用直播卫星接收方式,解决有线网络未通达农村地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少、质量差的问题。随着广东省“村村通”工程的完成,“户户通”工程也于去年年底启动建设,广东省财政计划安排专项经费2亿元,预期在2013年底建设完成。
2013年,广东除了加快推进“有线网络未通达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的建设外,还将开展“省农村地区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工程完成后,广东省有线网络未通达农村地区收听收看当地电视节目的需求问题将得到解决,而广东省也将全面构建起结构合理、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和均等化。
上一篇: 粤港图书馆合办“广州十三行”文献展 |
下一篇: 广东佛山市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喜迎2013年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