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岭南文化名城建设,近日,佛山市在对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进行专题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结合佛山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战略,针对一些亟需突破的新领域,印发了《佛山市文广新局党组积极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推动全市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的意见(2014-2016)》,提出自2014年起,经过三年努力,重点在五个方面实现文化建设领域的“新突破”: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在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文件提出五个“进一步”,进一步区分政府与市场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及功能:群众普遍的文化需求和基本的文化权益,通过不断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保障;不同社会群体个性化的文化需求,通过繁荣文化艺术市场、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来满足;进一步明确市级文化部门与区、镇(街)文化部门职责分工: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市级着眼于统筹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发展,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区、镇(街)立足重点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就近为市民提供标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事业单位的关系,推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建立市民对文化事业单位服务绩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进一步增强政府与文化类社会组织的互动:政府工作重心在于制定和实施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等宏观调控工作,文化类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专项补贴,承担政府的部分服务职能,满足社会需求;进一步构筑佛山特色鲜明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相结合,壮大陶艺、剪纸、香云纱等传统项目的市场规模和生产能力等。
二是全面提升市民文化生活品质,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加快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市图书馆新馆力争2014年底全面对外开放,市文化馆新馆争取2015年底建成开放,市博物馆力争2016年建成开放。佛山大剧院争取2015年投入运营,全年合计演出要达150场以上。加大艺术惠民工程实施力度,依托高雅艺术展演补贴计划,每年引进高雅艺术展演50场;每年组织粤剧传统大戏、折子戏周末公益演出及面向旅游团体的粤剧专场演出100场;每年排演和承接国内外优秀小剧场话剧30场。“梦想舞台”每年为各类文艺爱好者和基层群众文艺团队举办演出100场。开展园区公共文化服务,每年向全市主要工业园区推送文艺演出、展览、讲座60场;汽车图书馆和流动图书车服务每年下基层300次;全市主要工业园区全面新建或共建园区书屋;每年挑选10家左右亿元企业,开展面向产业工人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举办“产业工人文化艺术节”。力争2014年共为5000名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暑期公益文艺培训。面向城市中青年、文艺爱好者、新生代设计师等群体,每年举办“艺术品鉴”系列活动50场。开展“开心广场·百姓舞台”公益流动演出、“万家灯火万家弦”粤剧粤曲兴盛工程、“行走佛山”千场公益讲座、展览进基层等活动。提供数字文化服务,完成数字图书馆全市联网建设;到2016年底建成40家自助图书馆。通过广电网络使图书文献资源走进千家万户。建设手机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文献阅读服务。整合村居文化设施资源,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运用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和大众媒体发布公共文化信息,提升市民对文化活动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三是强化市场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配置作用,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出台《佛山市公益文化事业捐赠办法》,完善社会捐赠激励机制,引导各种社会力量以不同形式捐赠公益文化事业。重点扶持一批致力于国民艺术教育、文化交流、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化类社会组织。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范围。鼓励建立文化类名人和个人工作室,三年内达到100家以上。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三年内达到10000人以上。
四是发掘本土文化资源价值,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在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争取三年内建成50家以上行业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提升“佛山制造”的文化价值。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佛山路径,加大对演艺娱乐、影视制作的招商力度,开发武术、陶塑、剪纸、香云纱、广绣等产业发展空间较大的本土文化资源,筛选并建立一批重点支持的文化产业项目名录,为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铺路搭桥。面向服装、纺织、家具、陶艺等重点行业,实施版权兴业工程,引导企业运用二维码等新技术对版权进行管理、运用,促进版权产业创新发展。从陶艺等传统优势产业入手,定期举办中国佛山陶艺节、石湾陶艺巡回展、陶艺精英培训班,促进陶艺文化的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举办各类文化创意设计展会,为企业搭建集中采购设计产品和服务的平台。出台《佛山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全市统筹协调和考核退出机制,推动园区由物业出租型向平台服务型转变。
五是塑造和推广城市文化形象,在增强市民文化自信心、扩大城市影响力方面取得新突破。开展城市文化资源和文化形态的整理研究,有计划开展城市文化形象宣传推广,不断提升佛山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组织佛山历史文化遗产和当代文化艺术精品到国内外举办巡回展览(演)。扩大对外和国内城市间文化交流。鼓励文化机构、文艺工作者积极参加全国和国际各类文化艺术赛事。加大艺术生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创作出一批无愧于时代、为佛山添彩的精品佳作。推出一系列应用价值高的文化理论成果,提高城市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为贯彻落实上述具体任务,佛山市文广新局还先后数次召开由机关领导干部、直属各单位负责人参与的论证与研讨会议,将工作任务的落实与提高思想认识、改善工作作风、践行群众路线相结合,澄清了机关干部的思想认识、明确了责任分工、调动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来源:广东省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上一篇: 广东深圳组派艺术团队分赴四洲参与“欢乐春节”活动 |
下一篇: 广东中山扎实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