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广东
广东
广东省举行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
发布时间:2014-06-25 09:56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4-06-25

  6月14日上午,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广东省分会场系列活动在广东粤剧院拉开帷幕,广东省政协主席朱明国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庹震等领导出席活动。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遗产日”,今年是第九个。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促进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区和民众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文化部确定了“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的主题和“非遗传承,人人参与”的口号。同时,为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国家文物局确定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保护遗产、留住乡愁”的活动主题。

  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广东省分会场系列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明办和广东省民政厅联合主办,主要内容包括: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手工技艺展、“地道中华”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文展及巡展、“守望岭南”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惠民演出及巡演、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拍卖会、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讲座和“绝艺传人”影像报道暨“289非遗基因库”研讨会等。此外,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文物保护系列活动同时展开,主要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大家谈、“南海Ⅰ号”第一阶段考古工作宣传、2014年度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突出贡献团体和人物评选、系列讲座与展示、系列惠民宣传、文物专家免费鉴定文物等。当晚,在省粤剧院剧场还举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民专场演出。系列活动体现三个特色:

  一是求真务实,文化惠民。结合遗产日活动主题,将分布在广东省各级城镇的12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部分省级项目以静态图文的形式直观近距离地展示在群众眼前,图片达1200多张,让老百姓共同关注岭南文化家园的艺术瑰宝。活动期间,为加强与民众的文化互动,在省粤剧院剧场二楼设置了10个省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及徒弟活态技艺展演,通过民众与技艺的交流互动,真实体现非遗活态传承的现实意义。同时为做好便民服务,现场还设置了文物免费鉴定区,并由省级专家免费为民众宣传文物识别及鉴定知识,通过“鉴宝”活动,丰富民众业余“收藏”文化的生活平台。在剧场舞台,“英歌舞”、“木偶戏”等艺人也将与民众现场“教学”互动,让民众与传统文化零距离的接触,增强感性认识,并逐渐树立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理性意识,切实做到文化惠民。据统计,全省各地市(县、区)在“文化遗产日”期间,也同期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77场次,展示63场次,参与人数5万多人,受益观众达300万人次。

  二是舞台呈现,雅俗共赏。为丰富群众文化舞台,组织传统舞蹈“普宁英歌”、传统音乐“古琴艺术”、传统戏剧“粤剧”、“正仔戏”和“西秦西”、民俗歌舞“瑶族耍歌堂”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类10个节目在省粤剧院剧场倾情上演,来自乡间田埂、基层一线的230多名民间艺人及相关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将为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增添亮丽的岭南古韵色彩,为广州市民献上一台精彩纷呈的文化视觉盛宴。

  三是文化流动,贴近民众。为有效做好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社会宣传,广东省将组织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文展“进城镇,进社区,进校园”宣传展览,演职人员以分片区的形式赴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相关地级市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巡演”活动,通过非遗的流动展览、流动演出及流动博物馆的文化惠民,让民众自觉积极地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来源:广东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