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云浮实施“以奖代补”农民自办文化模式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6-08-04 09:52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08-04
近年来,广东省云浮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部署,以激活农民自办文化为抓手,通过政府以奖代补的办法,推动社会办文化。自2011年该市设立农民办文化以奖代补项目以来,市政府本级财政每年均出资近100万元奖补农民自办文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纳了一股民间资本投入农村文化建设,建成了一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打造了一批农村文化示范项目,培育了一批农村文化服务志愿者,丰富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办的良好文化发展格局。
一、政府主导,激活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自2011年以来,云浮市政府投入近600万元农村文化项目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农村文化的建设,并以此撬动社会资源投入农村文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云浮市近几年共激活9800多万元民间资本投资办文化,古建筑、农村祠堂、校舍得到充分利用,农村现有闲置、废弃的房屋、社区、学校等设施得到有效盘活,一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覆盖全市,延伸到自然村。
二、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农村文化示范项目。云浮市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出发,结合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以奖补办法发动群众参与文化项目建设,建成乡村历史文化展示馆、农村春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示范项目。据统计,六年来共奖补1426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先后对文体广场、农家书屋、村(社区)文化室、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群众文艺社团、广场舞蹈(排舞)活动、乡村历史文化展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自然村文化服务点示范项目、农村文化网络服务点(农民文化学校)示范项目、“农村春晚”示范项目等进行奖补,广大农民受益。
三、激励引导,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的农村文化志愿者。通过以奖代补的激励和示范项目的引导,云浮市对全市所有的曲艺社、大部分的民间民俗活动、非遗传习所给予奖补扶持,对全市城乡绝大部分的舞蹈点给予音响器材的扶持,提高了群众文艺社团演出的积极性,推动了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良性发展,保护传承了优秀传统技艺,大大激励了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者的热情和主动性。目前,活跃在全市城乡的文化志愿者已达1万多人。(来源:广东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