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以下简称“三馆”)建设工作,积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通“三馆”壁垒,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获得感”。
一是高度重视发挥“三馆”龙头作用。广东高度重视“三馆”建设,将“增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推进基层文化场馆整合联动”“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等专门列入广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重要任务加以推进,使“三馆”成为推动广东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衡量一个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注重发挥“三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龙头作用。近年通过重点实施“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全省目前已建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45个、文化馆144个,博物馆209个,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已达1189平方米,全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目标,为“三馆”工作上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日,广东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三馆”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了近年来“三馆”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对进一步提升全省“三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作出部署安排。
二是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理事会运行机制,推动县级以上较大规模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事业单位逐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开展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试点建设,引导文化场馆既把群众“引进来”馆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又主动“走出去”服务更大的范围和人群,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各地文化部门加强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公共文化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打破公共文化场馆之间的行政和管理壁垒,既推进省、市、县不同层级的公共文化资源的“纵向整合”,又推进馆际之间、体制内外、系统内外等不同类别的公共文化资源的“横向整合”,发挥共建共享的最大效用。如江门市积极探索整合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和粤剧曲艺等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互联互动,取得初步成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形式、手段的创新,促使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效提升。同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探索力度,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鼓励各地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
三是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鼓励支持各地结合自身文化传统、群众欣赏习惯,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三馆”、了解“三馆”,扩大“三馆”的社会影响。近年各地“三馆”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运用科技提升服务、提升品牌效应、强化文化场馆惠民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推出南博智慧展厅观众服务系统、博物馆智能讲解机器人系统、博物馆虚拟现实VR体验区等科技项目,深圳市罗湖区文化馆09剧场创办四年多来已举办演出近350场、观众近14万人次,潮州市博物馆流动展览进社区、进校园等,这些都受到了基层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引导开展多样化服务,重点增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异地务工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对象化服务,大力开展流动图书馆和博物馆延伸服务,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打造广东公共文化云,利用数字化资源、智能化技术、网络化传播,拓展“三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利用各类终端、应用服务平台,享受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四是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水平。加强对全省文化志愿者和文化志愿服务组织的分类与动态管理,鼓励各地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公共文化设施等举办惠民利民的文化志愿服务,推动文化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培育了一批广东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品牌项目。如:惠州市“鹅城鉴宝”文博专家免费鉴宝、汕尾市“牵手你我 爱在身边”、揭阳市“文化志愿者在行动”、云浮市“百姓文化俱乐部”周末广场喜乐会等,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好评。鼓励各地图书馆强化文化志愿服务引入、开发和输出工作,以主题讲座、专题培训、导览导赏、读书会、故事会等形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开发图书馆内咨询、引导、义务讲解等便民志愿服务岗位,打造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市民群众奉献爱心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阵地;指导文化馆积极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戏曲小品等文艺讲座,开展送戏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市民群众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志愿服务;支持博物馆组织文化志愿者在馆内从事讲解、参与展览布展、协助文物档案整理、普及文物知识等工作,促进群众走近历史文化、参与文化传承。
五是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加大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全省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在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过程中,既根据自身馆藏资源和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提升创意能力和设计水平,开发适应现代生活、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的优秀文化创意产品;又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特别是避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文化价值脱节,防止破坏文物,杜绝文物和其他国有资产流失。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对全省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出明确要求,并在全省选取一批单位先行试点,结合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有利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体制机制。同时,加强文化文物市场监管和执法,加大文化创意产品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力度。进一步拓宽文化创意产品的展示传播渠道,将优秀文化创意产品纳入“文化走出去”及对外文化贸易的范畴,积极组织对外宣传推广。
六是强化内部建设管理。强化全省各地“三馆”党内监督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督促领导干部履行好“一岗双责”,利用“三馆”自身独特的资源,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持续推进“三馆”作风建设,严格规范资金管理,强化文化资金的使用绩效,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用早用足用好用妥文化资金,进一步提高文化设施的实际利用效益。积极落实“三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探索建立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激励措施。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逐步形成定期开展岗位培训、层层举办培训班的良性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为推进“三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来源:广东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