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广东
广东
广东佛山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6-11-23 10:04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11-23
  为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步伐,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积极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探索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法定机构试点改革工作等举措,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以市场化为改革方向,整合传媒、艺术创作领域各类资源,形成突出优势,并积极参与到市场运作中,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不断提高抗压能力,释放改革活力。在传媒发展上,佛山传媒集团围绕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目标,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深化资产、财务、人员、机构、业务整合,将全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期刊杂志以及市、区、镇(街)的媒体资源融合一体,逐步形成集团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格局。运营中不断完善跨媒体运作机制,搭建多介质传播平台,并推出了系列个性化、差异化、复合化的媒体产品,进一步贴近受众,强化自身的生产力、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经过十年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跨媒体传媒集团之一,2015年营业额8亿多元,其中日报经营收入由2006年的96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5亿多元,电台的经营收入由2006年的8000多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8亿元,电视台从2006年的1.7亿元增长到2015年近4亿元。在艺术创作上,整合市青年粤剧团、话剧团成立佛山粤剧传习所并出资成立佛山艺术剧院有限公司,一手抓文艺精品,创作了话剧《康有为与梁启超》等精品力作,一手探索市场化运作,与香港文化公司合作推出了《李清照新传》等3部市场反响好的粤剧,排演了贴近人民生活的《精慌》、《江小东与刘晓文》等小剧场话剧。
    二、探索文化事业单位试点改革。一是推进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改革工作,市、区选取一批条件较好的文化事业单位作为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在不改变原单位性质的前提下引入理事会制度,通过发挥理事会的决策管理作用,进一步捋顺内部运行机制,强化文化事业单位自主权,更好激发人员活力。其中,市艺术创作院通过试点改革,“十二五”期间共有70余件作品列入政府当代艺术精品典藏;3件雕塑、3件绘画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广东省展。并有长篇小说《闯广东》被大型文学期刊《十月》头条刊发。二是推进法定机构试点工作,以“管办分离”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制定特定的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的方式,实现机构的依法独立运作。其中,顺德区专门成立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负责对全区法定机构相关具体事务进行决策。并重点选择了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作为首个法定机构试点单位,探索建立和完善以决策层及其领导下的管理层为主要架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机构内部建立决策、监督与执行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并采取取消行政主管部门、限定公务员不能担任理事长、严格控制政府公务员占理事会成员比例和法定机构行政负责制等措施“层层设卡”,使文艺中心“去行政化”运作,不单盘活了各类硬件资源,还吸引了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参与到公益文化活动和文艺精品创作中。文艺发展中心成立当年即承办各类活动121场,同比增加39%。此外,在区演艺中心划归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管理后,年均收入呈现出逐年稳步递增10%的良好态势。
    三、创新基层社区文化治理方式。整合专家、企业和政府资源,统筹规划社区文化发展思路,针对性地策划、组织和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盘活社区文化氛围。南海区狮山镇成立全省首个社区文化发展委员会,积极探索“三个二”模式,通过成立“两会”(文化发展委员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两团”(群众艺术团、文体社团)“两队”(文体辅导队、文体义工队),积极引导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共同发展群众关心和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使广大基层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策划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更好实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成立当年即实现街道全覆盖,各社区组建起文体社团107个,群众艺术团人数1292人,成员单位学校41间,企业114家。(来源: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