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广西
广西
广西隆安“那”文化旅游节展稻作文化
发布时间:2012-04-17 09: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04-17
中国文化报记者宾阳 通讯员谢中国报道:2012年中国·隆安“那”文化旅游节暨“四月八”农具节将于4月26日至5月3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举行,其间将主要安排“那”文化论坛、山水旅游节、书画摄影民俗作品展等12项活动。届时,广西壮侗语民族地区千百年来稻作生产引发出来的社会生活、民俗事象的“那”文化传统将得到全面展示。 
    壮侗语民族把水稻田叫做“那”,“那”文化就是稻作文化。“那”文化圈范围包括我国的广西、广东、海南、云南以及越南北部和老挝、缅甸、泰国等,这些区域的民族共同起源于古代百越民族中的西瓯和骆越,有悠久的稻作文化历史和独特的稻作文化习俗。 
    据介绍,作为壮族稻作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广西隆安县,近年来相继出土了大石铲、牙章、遗骨等文物,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原始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四月八”农具节原名浴佛节,形成于明朝万历、天启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大石铲祭祀的传承。古代骆越人在水稻插秧农事活动结束后,要举行洗梨耙收存的祭祀仪式,祈求农业祖神赐予丰收,后来就演变成了过农具节的习俗。 
    据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介绍,隆安素有“蝶城”之称,壮族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95%。远在新石器时代,隆安壮族先民就出现了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水稻生产。隆安大龙潭大石铲文化区现拥有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先进的稻作工具。目前,当地的“那桐农具节”正在申报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