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广西
广西
粤桂琼三省联动交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5-08-04 14:41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2015-08-04

  

  集体参观

  

  三省联动

  盛夏南国,连日阴雨送走酷暑,迎来清凉。7月27日至31日,粤桂琼三省区2015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项目)区域联动活动在广西举行。短短几天,来自粤桂琼的公共文化管理者和一线工作者风雨兼程,先后走访了广西玉林、来宾、柳州等示范区(项目)创建城市,深入城市社区、村屯山寨,感受这里的创建成果和发展变化。作为文化部部署的每年一度的示范区(项目)创建经验交流活动,今年华南地区的东道主广西早安排早组织,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示之旅 

  “小朋友,这里好玩吗?”“好玩啊,可以了解陶瓷的制作过程,还可以自己动手做,很有趣,我的同学、朋友都喜欢这里。”7月28日,在北流陶瓷文化馆,一些正在体验陶瓷制作的小朋友们引起了参观者的兴趣。

  北流陶瓷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岭南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北流陶瓷文化馆展区面积1500多平方米,由三环集团公司投资1200万元建成。最近几年,玉林的企业建博物馆并不少见,列入广西百家博物馆的就有南方黑芝麻博物馆、玉柴动力博物馆、玉林制药博物馆、玉林市艺术博物馆等。一些投资巨大、馆藏丰富的主题博物馆如云天文化城、铁力木家具博物馆成为旅游胜地,而独具特色的小型博物馆(室)更是不胜枚举。

  “没想到玉林市的企业办了这么多博物馆,更没想到水平还这么高。”走访中,参观者兴趣盎然、啧啧称赞。

  事实上,企业建博物馆只是玉林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一个方面。作为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城市,最近几年,玉林市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城市,企业建设施、办活动、组团队、创品牌蔚然成风;在农村,村民群众捐地让地、投工投劳、筹资捐资热情高涨,公共文化建设热火朝天。

  “玉林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来宾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柳州的传统文化复活机制等都很有特点,活动中我们尽量把这些典型经验展示出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沈国明说。此次活动共安排了20多个参观点,在一些主要的参观点上,通过大型彩色展板全面展示粤桂琼示范区(项目)创建经验和成果,吸引当地群众的关注。此外,活动还组织了多个座谈会,让三省区示范区(项目)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展示。

  学习之旅 

  7月29日上午,来宾市桥巩镇六村公共服务中心歌声飘荡,村民们载歌载舞,迎接远方的客人。这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有文化广场、戏台、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儿童家园、妇女活动之家等一系列活动场所,村里还组建了3支民族文艺队,文艺活动常年不断。

  “听说这里是搬走‘社王’腾出来的一块地方,当初是如何做动员工作的?设施建起来后,如何确保其作用的发挥?这里由哪些人来管理,经费怎么筹?”参观中,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的黄晓丽连珠炮式地发问。在听到“专项资金撬动社会参与”“纳入考评机制”“村干部坐班制”“财政补贴社区文化协管员”等答复时,黄晓丽满意地频频点头。

  “保亭是国定贫困县,钱少、人才少、基础薄弱、经验欠缺,怎么创新发展?”作为海南省保亭县的文体部门负责人,到任才3个月的吴凌云经历了一个煎熬的过程。了解到来宾的发展历程之后,她茅塞顿开,“同样是贫困地区,他们能做好,我们有什么理由做不好?”“关键在于科学路径,比如这里的‘三求’(求知、求技、求乐)惠民工程、主要领导担纲的‘一把手’负责制就是最值得借鉴的经验。”

  活动中,像黄晓丽、吴凌云一样勤学好问的人不少。广西防城港市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黄洪波一路上和同事们讨论:“为什么我们的企业没有踊跃建设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呢?是没有必要还是没引导好?企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会得到怎样的好处?为什么玉林能做得这么好?”广西河池市的李小林则认为,广东东莞的“三城一都”、中山的“综合公共服务中心”、惠州的“文化惠民卡”和深圳福田的“十大文化功能区”等公共文化发展经验都极具创新性、系统性和现代性,大家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

  体验之旅 

  “柳州是个好地方,客人都夸胜苏杭。山清水秀歌响亮,三姐歌声美名扬。”广西被誉为“民歌眷恋的地方”,柳州则是广西民歌的摇篮,歌仙刘三姐就在鱼峰山下骑鱼飞天。7月30日,在柳州市鱼峰公园,参观者与成千上万的山歌爱好者共同体验了原汁原味的山歌盛宴。

  “唱山歌、对山歌、赶歌圩”是柳州上千年的历史传统。然而,近些年来,歌圩文化一度受到巨大的冲击,面临“不会唱、无歌唱、没圩赶”的境地。最近几年,柳州市特别是鱼峰区把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作为公共文化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党员区域化联动”“基层示范点”“真人图书馆”“网络歌圩”等创新性方式,致力于让鱼峰歌圩“活起来”。如今,鱼峰山下的大小社区又回到了歌声萦绕的光景,歌仙广场更是成为方圆百里山歌爱好者的天堂。

  “成千上万的人天天到一个地方唱歌、对歌,简直不可思议!”“在发展中传承,人们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而是缺乏科学的方法来激活大家的传承意识和审美体验。”鱼峰歌圩的“复活”引起参观者对文化传承的反思。

  “就像鱼峰歌圩的复活,玉林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的热情和来宾发展文化大幅降低治安案件的效果同样令人震撼,这是一次生动而深刻的体验之旅!”海南省三亚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杨威胜感慨良多。(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