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湖北
湖北
湖北专题座谈非遗生产性保护
发布时间:2012-03-30 08: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03-30
    中国文化报驻湖北记者徐超 通讯员王永娟报道:3月27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专题座谈会在湖北省非遗中心举行。湖北省知名民俗学者、非遗保护专家、高校艺术专业院系负责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就非遗的生产性保护进行了探讨。 
    湖北省群艺馆馆长黄念清介绍说,湖北目前有省级以上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以及传统医药名录项目生产性保护单位70余家,近3年,地方政府直接投入省级以上名录项目生产性保护经费达3750万元,为生产性保护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 
    近年来,精美汉绣、来凤漆筷、仙桃雕花剪纸、荆州楚式漆器等具有独特魅力的湖北非遗项目渐渐在文化市场上崭露头角。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湖北仍有许多非遗项目在传承方面出现困难。与会的民俗专家纷纷表示,湖北的一些手工技艺,艺术价值颇高,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传承人的待遇,同时提供一些平台,让民间艺人施展才华,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某些项目传承困难的问题。有专家提出,湖北的手工文化产品普遍缺少包装意识,导致内容精美的产品看起来显得低档,进不了高端市场,今后一定要注意内外兼修。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黄春萍在介绍汉绣的成功经验时表示,在技艺上严格遵循传统,在文化要素上不断推陈出新,是汉绣广受欢迎的法宝。传统的非遗项目必须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