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湖北
湖北
湖北省五厅局采取积极举措协同改革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14-02-20 10:56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4-02-20

  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会议精神,推动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由湖北省文化厅发起,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住建厅、省旅游局五厅局,就加强相关领域的合作形成了高度共识,并于2014年2月18日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副省长郭生练出席座谈会。

  尹汉宁表示,五厅局紧扣改革、发展两个关键词,采取积极措施协同改革融合发展的做法非常好,顺应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要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要求,是湖北省厅局协同改革、融合发展的一个创新举措,对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尹汉宁强调,五厅局合作,不是针对某一个领域,而是一个全方位的合作;不是1+4的概念,而是合作、共赢、多赢。五厅局合作有实际内容,有内在需求,有合作基础,相信合作一定会取得有效成果。对于已经达成共识的合作项目,要尽快启动,扎实推进,早见成效。

  郭生练充分肯定了五厅局解放思想携手共建厅局合作机制的创新举措,并要求各厅局以《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为契机,通力合作,真抓实干,使各项合作内容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切实推动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省文化厅厅长雷文洁、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省旅游局局长钱远坤、省科技厅副厅长周爱清、省住建厅总规划师童纯跃,分别就发挥各单位职能,推动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发言。雷文洁在发言中介绍了五厅局建立合作机制的经过,省文化厅积极推进文化与教育、科技、旅游和城乡建设融合发展的基本考虑,以及合作的重点内容。她表示,省文化厅在合作中,一是坚持“服务第一”的理念,积极为相关厅局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和服务;二是坚持“借船出海”的理念,充分利用相关厅局资源促进文化改革发展;三是坚持“合作多赢”的理念,搭建高位平台,推动各方改革发展取得新的突破。通过与上述部门的共建共享,双向服务,协同改革,融合发展,力争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大力度地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文化部门应有的贡献。雷文洁强调,推进文化与教育、科技、旅游、城乡建设融合发展,是2014年全省文化工作的十件大事之一,省文化厅将以此次签署系列合作备忘录为契机,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规划衔接,推进合作高效务实、互利共赢、深入持久。

  五厅局合作的具体事项共有38条,内容实、范围广、可操作性强,将为推进全省相关产业融合、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发挥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下一步,五厅局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各自优势,履行各自职责,密切工作协作,狠抓议定事项的落实。

  在文化与教育方面,省文化厅将与省教育厅在资源共享、文化传承与保护、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建设各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湖北外国留学生中华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湖北省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丰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内容,建立“江城大学生艺术讲堂,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课程,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鼓励大学生赴基层开展文化艺术志愿服务,支持公益文化机构吸纳大、中、小学生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和教学实习;组织县级文化艺术工作者,定期到农村中小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教学辅导工作,指导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大家唱大家跳”等艺术教育活动。

  在文化与科技方面,省文化厅将与省科技厅开展文化科技创新发展平台建设,建立以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科技支持文化发展的氛围。共同支持“武汉东湖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培育文化科技融合品牌。每两年遴选一批省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项目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重点培育3—5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科技融合品牌企业。共同培育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市场中介机构,服务文化科技融合企业创新。组织文化企业与科技企业对接,促进文化科技成果转化。设立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各类民间资本、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公司加大对文化科技融合产业的投资。每年组织一次面向大学生的文化科技创意设计大赛,举办1—2次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培训班,培养一批既懂文化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

  在文化与城乡建设方面,省文化厅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签订《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制定2014—2016年行动计划。2014年将启动《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湖北省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立法工作,《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导则》编制工作,湖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调研、普查、评估工作,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关指标纳入新型城镇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工作。开展文物保护工程定额的编制工作,举办以“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雕塑设计”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开展1-2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管理执法督查。开展一批传统村镇保护利用和农村“三生”空间规划建设试点项目,争取在3年内完成全省100处具有良好历史传统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传统村镇保护典范。

  在文化与旅游方面,省文化厅将与省旅游局联合举办文化旅游名家论坛,挖掘荆楚文化旅游资源,研究制定文化旅游市场开发策略。开展“文化活动进景区”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演出节目,提升重点景区现有演艺活动质量和水平。在武汉、宜昌、襄阳、十堰、恩施、神农架分别打造一台高水准、有特色、受欢迎的驻场演出,打造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对省内国际性节庆活动进行重点指导、政策扶持和智力支持,引导提高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市场化经营水平。将重点(特色)博物馆和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重点旅游线路,打造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禅宗文化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山水、古建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地域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开发重点,挖掘特色农耕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文化休闲旅游精品。举办全省文化旅游歌曲青年歌手大赛、湖北文化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来源:湖北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