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诞生多个“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发布时间:2011-10-19 10:53
来源:河南文化网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河南文化网 2011-10-19
10岁娃唱豫剧名段有板有眼,六旬老太跳拉丁舞激情奔放……10月17日,五州汇富社区第五届文化艺术节在郑东新区五州公园中心广场完美收官。53岁的街舞队队长孙玲玲兴奋地告诉记者:“街舞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我们舞蹈队的队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现在个个都感觉精力充沛、容光焕发!”这是河南省广场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
广场不在大 关键在文化
广场是老百姓并不陌生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大大小小的广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省各地,被喻为城市形象的名片。“广场的意义不在于面积大、雕塑怪,而是要有群众喜欢的文化活动。”五州汇富社区书记周运翔说。五州汇富社区文化艺术节已坚持了5年,本届艺术节参演人数达360人,有歌舞、篮球、乒乓球、扑克、象棋等30个表演、比赛项目。
城里广场活动多姿多彩,乡村也不甘示弱。在新乡县小冀镇京华村文化宫广场,村民们农闲时不但天天能来这里打篮球,还能观看免费数字电影,参加歌咏比赛、书法和绘画展等各种文化活动;在焦作农村,文化广场除了通俗文艺节目,还有文化专家讲座、交响乐、芭蕾舞等“阳春白雪”,村民们还将自编自演的歌舞《谢延信之歌》等节目搬上市县社区广场进行巡回表演,实现了城乡广场文化之间的互动。
广场不求洋 只需有磁场
没有围墙的剧场、周末大众展演舞台、传播文化知识的大课堂,广场文化活动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灵活性、参与的广泛性显现其“磁力效应”。
常来郑东新区顺驰中央特区广场的小学教师米玉兰说:“广场文化活动像一个强大的磁场,让你不由自主融入几百人的欢乐节奏中。”
在驻马店,音乐协会、豫剧学会、舞蹈协会等群众性文化组织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陆续创立,一大批文艺爱好者活跃其中,把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素材陆续挖掘出来。盘鼓、陀螺、太极扇等民间绝活扎堆公园广场,呈现勃勃生机。
河南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省各地把广场文化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亮点不断推广和深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文化广场功能越来越完善。郑州市绿城广场、焦作市东方红广场、鹤壁市新世纪广场、新郑市炎黄文化广场、洛阳市世纪广场等先后入选“全国特色文化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