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图书馆新馆示意图
近年来,河南省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主要有:新建文化场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免费开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等,这些文化惠民工程极大地缓解了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文化活动少的状况。现在,河南省文化惠民工程正在走向深入:更多升级换代的新建文化场馆即将交付使用、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多样化、为基层群众打造更适宜的文化共享新模式……
文化场馆建设更人性化
11月29日,飘着小雪,天气格外寒冷。位于郑东新区的郑州图书馆新馆建筑工地上,工人正紧张忙碌着,施工进入到最后阶段。步入馆内,近2000平方米的大厅,宽敞明亮;站在四层旋转观光楼梯上,可以俯瞰图书馆的全貌。
郑州图书馆馆长助理梁玉玮说,新馆投资6亿多元,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是河南省市级新建图书馆中投资最多,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与老馆相比,新馆还将建成“智能化数字图书馆”,在软件上,也更先进。预计今年年底,郑州图书馆新馆将完成基础建设并竣工交付使用。
河南省文化厅计财处调研员翟明远介绍,近几年来,河南省加大对市级文化场馆的建设力度,仅市级财政的投入就有几十亿元。目前,除郑州外,焦作、信阳、周口、许昌也新建了图书馆,平顶山、鹤壁、许昌、三门峡、周口、驻马店、济源新建了群艺馆。这些新建的场馆,不仅面积大,而且设施先进、功能多样,是集学术交流、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馆。
翟明远说:“整体来说,河南省三馆建设方面,图书馆、群艺馆走得较快,美术馆的建设相对薄弱,多数地级市还没有美术馆,今后几年会在这方面加强。”
三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从12月15日起,在省图书馆内自习,每天不用再交一元钱。这是河南省图书馆继免交办理借阅证押金之后的又一项免费开放内容。该图书馆的中文阅览室、中文工具书阅览室、期刊阅览室等10个公共空间也将免费开放,还将提供数据库查询下载、上网浏览等免费服务。
11月25日19点30分,郑东新区艺术中心的小剧场内,“品味中原”如期上演,可容纳360人的小剧场座无虚席。“品味中原”是群艺馆向市民提供免费演出的一个公益品牌栏目,每周末上演,这是省群艺馆免费开放的一个方面。
河南省群艺馆馆长姚向东说,从明年开始,群艺馆免费开放内容将增加,多功能厅、展览厅等公共空间设施场都要免费开放;举办免费演出,除了现有的“公益无限”和“品味中原”两个品牌外,年底还将推出“生活无限美好”健康时尚生活系列知识讲座。
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华建国说,美术馆免费开放已经实行了多年,所有展览都是免费的,每月还举办一次公益讲座。“除了免费开放外,今后我们还将‘送’展览、讲座进高校、社区。”
“河南省的图书馆、群艺馆、美术馆目前基本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免费开放的内容在增多,形式也会越来越受群众喜欢。”河南省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底鲜平说。
惠民工程走入最基层
光山县城关镇年近七旬的老人郭大爷没事儿的时候就会到镇上的农家书屋里看书看杂志。郭大爷的孩子则喜欢在家里用电脑上网。“进入‘文化共享工程’的页面上,就可以学到不少专业的种植技术,还能在线欣赏戏曲。”
底鲜平介绍,目前,“文化共享工程”即IPTV(宽带网络+机顶盒+电视机)的建设模式,全省已建成了4.7万个村级基层服务店和6万余个入户站点,覆盖全省100%的乡镇和行政村,村民通过网络、电视可以免费收看文化信息、新书通报、名人故居、种植养殖技术等专题内容。今年年底,河南省每一个行政村内还将建一个电子阅览室,村民可以免费上网。
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印刷发行管理处处长韩可平说,今年年初至8月底,全省累计建成农家书屋3万多个,完成了总目标任务的69.6%。剩下的1万多个,将于明年6月底前全部建成。每村一书屋,图书、音像制品和报刊种类齐全。
文化共享工程”、“农家书屋”这些走入最基层的“文化惠民工程”,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休闲娱乐,而且还成为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闯市场、快致富的“加油站”。
上一篇: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全书谈河南文化产业发展 |
下一篇: 河南郑州尝试网吧分级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