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河南
河南
“走转改”活动的“河南经验”
发布时间:2012-06-29 09: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06-29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怀着真情真心,深入基层,走近群众,了解国情民意,倾听百姓心声,强化惠民意识,开展惠民活动。其中,河南省以 “走转改”活动的“五坚持”,推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加强自身锻炼,改善文化民生,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最高标准,努力实现文化为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和活动典型,在实践中积累了独具特色的“河南经验”。 
    河南“走转改”活动,成为全省文艺界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思想动员。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河南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让文艺工作者强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坚持“双百”方针,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通过“走转改”,广大文化工作者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思想上有深刻认识,才能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今天,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服务于最广大的基层群众,从而实现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价值。 
    河南的“走转改”活动,注重以人为本。他们不仅推出大型采风活动,而且将“走转改”与文化惠民工程相结合,组织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高雅艺术进校园”以及“春满中原”重大节庆活动、“情系家园”农民工文化活动,注重不同岗位、不同阶层群众的需要,为包括企业员工、大学生和农民工在内的群众送演出、送电影、送服务。他们还组建由知名艺术家、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组成的文艺志愿者服务队伍,常年进行着诸如指导农民画创作、指导企业职工文艺活动、辅导社区文化活动等工作,在与基层群众的互动中,实现“走转改”既服务百姓又锻炼自己的双向目标。 
    河南的“走转改”活动,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走基层送欢乐,重点在于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满足群众所需。“走转改”活动,体现的就是从百姓实际需要出发的作风。周口市的“周末一元剧场”到行政村演出,老百姓围着演出车久久不愿离去;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利用春节期间打工农民返乡的机会,组织摄影家深入到农户为农民拍摄全家福,并当场将照片送给农民……也许这样的一张照片花不了多少钱,但对于一年中仅有几天能跟家人在一起团聚的农民工而言是何等珍贵!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作为河南省文艺界代表性人物,几年来,他和同事们有志于提振社会风气,创作演出了《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三部被誉为“忠孝节”三部曲的优秀作品。这些剧目虽然不是在“走转改”活动中创作的,却反映了河南省文艺工作者们面向社会现实、倾听百姓呼声、创作时代精品的一贯追求。 
    河南的“走转改”活动,以建立长效机制作保证。他们建立组织机构,加强绩效考核,制定奖励办法,加强督促检查;他们建立基层文化帮扶联系点,开展基层文化结对帮扶工作。这些机制,使得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成为长期工作的组成部分,得以持久地开展下去。 
    这些做法概括起来,就是河南省文艺界“走转改”活动的“五坚持”,即坚持以正确理念引导“走转改”,坚持以创新载体推动“走转改”,坚持以出精品、出人才、出品牌提升“走转改”,坚持以群众评判检验“走转改”,坚持以长效机制深化“走转改”。这些经验,不仅仅是河南一个省的独创,是在吸取全国各地“走转改”活动经验基础上取得的。而“河南经验”,对全国各地“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有着突出的借鉴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