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河南
河南
“尝到了‘文化大餐’的滋味,乡亲们可高兴了”
发布时间:2020-12-16 11:3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0-12-16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信阳光山县东岳村,察看了糍粑、月饼等“光山十宝”和光山羽绒服等特色产品,详细询问产品的市场销路和带动村民脱贫的作用,与基层干部和脱贫致富带头人亲切交流。
  我是杨长太,是河南信阳市光山县东岳村致富带头人。我们这里位于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中央办公厅定点扶贫县,2019年5月脱贫摘帽。东岳村有“四色”,是让我们引以为豪的资源:“绿色”是这里的山水树木;“红色”是这里曾有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战斗的身影,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都在此留下了革命足迹;“古色”是历经数百年的东岳寺和村中古民居;“粉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
  我们这里有山有水有特产,还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在习近平总书记来之前,这儿名气不算大,外地游客也不多,因为以前这些资源都是零散的。2019年10月开始,我们村实施发展文化旅游强村富民战略,下大力气搞文化旅游。
  依托“四色”资源,我们打造了十八作坊、戏楼、四方井、文殊寺、五虎山、泰山寨、青龙湖、桃花山庄等10个景点,建设了10处停车观景平台,我们要把东岳村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现在外地游客每天都不间断,多的时候一天有五六千人。
  在3年的时间里,我完成了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致富带头人的“三级跳”,老乡们都笑称我是“乡土人才”。随着游客增多,我就想能不能把山里传统的农副产品变成旅游产品,让游客带走?于是,我谋划着在村文化中心上一个体验打糍粑的项目。
  过年吃糍粑,这个习俗在我们县保留了上千年,是光山县农村过春节不可少的一项传统习俗。为了能让游客平时就体验到这个过年的习俗,我动了一番脑筋。
  打糍粑一般要经历糯米浸泡、蒸煮、杵打、揉捏造型四道工序,耗时很长,游客不可能全程参与。为此,我们简化程序,前两个工序先提前完成,为每组游客准备好40斤煮熟的糯米,让游客体验完成后面两个工序。游客体验完还能把亲手制作的糍粑带走,可开心了。
  在我们村,除了糍粑走红,山茶油、麻鸭蛋、虾稻米也很受欢迎。在村子里家庭农场的特产展销厅,三间大屋子被山茶油、麻鸭蛋、虾稻米、砖桥月饼等“光山十宝”堆得满满当当,游客可以买下直接带走,也可以选择快递到家。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们村调研时指出,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攒足了劲搞电商,从今年6月到10月,电商销售额已有约300万元,每天有两大车快递包裹发往全国各地。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我们这里看了花鼓戏表演,花鼓戏也成了外地游客的“必点菜”。客人们想看戏,村文化中心就联系演员,五六个花鼓戏演员演一个小时左右,收入还可以。节假日游客多的时候,一天能演六七场。
  现在,在村文化中心,每周六日都有舞狮子、划旱船、唱花鼓戏、耍皮影等演出。平时,周围的村里有啥红白喜事了,也都请这些演员过去,这既弘扬了传统文化,也给大家带来了不少收入。
  特别是今年9月15日,光山县首届传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我们这里举行,锣鼓喧天,场面热闹得很。艺术节展演活动有多个比赛场地,分别是“花鼓戏、舞狮”展演场地、“广场舞、民歌”展演场地、“皮影戏、旱船”和“书法、民乐”展演场地。同时,全县每个乡镇街区设一个展棚,展示民间技艺、工艺产品、非遗产品。那两天,乡亲们可高兴了,都说这是尝到了“文化大餐”的滋味。
  这一年,我们村的硬件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铺上柏油路,村里整体亮化、绿化,快赶上城里了。外地游客都说山里空气好,是天然氧吧,养肺。
  现在党的政策好,村里的老百姓有戏看、有钱赚,精气神都高了,80岁的老婆婆有60岁的精神头!相信东岳村未来会越来越好。(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