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湖南
湖南
中国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湘西授牌
发布时间:2010-11-29 10: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媛媛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0-11-29

 

      授牌仪式上湘西苗族民歌、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毛古斯等10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演出

  11月26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乾州古城内鼓乐声声,热闹非凡,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国家文化部批准设立的我国第六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是我湖南省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仪式前,文化部非遗司领导及专家、湖南省文化厅领导、湘西自治州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吉首军分区领导一同参观了吉首市乾州古城内湘西自治州2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展示和展览。 

  位于湖南西部的湘西地处武陵山区,为土家族、苗族聚集地区。长期以来,湘西土家族、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包括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神话、传说、歌谣、鼓舞、织锦、刺绣、印染等,与湘西的自然环境,古村镇、古建筑相依相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生态区域。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湘西州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96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座(里耶古镇、芙蓉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056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0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8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4人。 
  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后,将通过完善保护实验区范围内的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完善四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体系及保护机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和传习所等方式,对保护实验区内的传统技艺等文化遗产项目加以保护与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