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湖南
湖南
湖南省怀化市让群众尽享文化芬芳
发布时间:2011-10-19 10:44 来源:湖南省文化厅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湖南省文化厅 2011-10-19
    一个个漂亮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从无到有、悄然落成;一座座影剧院、图书馆拔地而起、巍然屹立;一场场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下乡演出节目在阵阵喝彩声中冉冉落幕。短短几年,以民族文化为主的怀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飞跃,如今,走在湖南怀化的土地上,随时都可以看到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便捷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怀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500多万群众在家门口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实惠。 
    因地制宜,打造品牌 
    “和平文化节”、“全国龙舟赛”、“天下第一合拢宴”等节会文化活动,这些都是怀化市老百姓心目当中响当当的文化品牌。近年来,怀化致力于打造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让广大群众在文化共建中享受文化繁荣成果。沅陵“月月乐”广场文化活动主题涵盖计生、国土、安全生产、校园艺术、工业、山歌、军事等,每年观众达30余万人次,不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挖掘了一批沅陵本土特色节目和文艺人才,也成为展示沅陵风采、提升沅陵形象的平台。芷江打响“文化周末”品牌的同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中方围绕“旺市融城”做文章,“金大地月月乐”广场文化活动,先后开展了才艺赛、普法文艺演出、“快乐中方”大型职工合唱比赛,丰富了城市干部群众文化生活,凝聚人气,加快县城建设步伐。 
    一位洪江区的市民深有感触的说:“春节期间不光吃得好,还有一个热闹的氛围咧!政府牵头举办大型龙狮巡游、龙狮竞技比赛,让全区百姓感受到了红红火火的节日氛围。” 
    通道由民间组织在牙屯堡镇举办的“大戊梁歌会”,使来自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侗族地区的侗歌、芦笙演员1000多人参加了活动,进行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芦笙、侗锦展示、对歌、哆耶、摸鱼、斗牛、斗鸟比赛活动,两天时间内三万余人共享盛会。一位七十多岁的当地村民这样评价说:“节目形式多样,都是我们喜闻乐见的,而且格调高雅,我们希望这样的精彩的节目隔不久又举行一次!” 
    为了把品牌做大做强,各地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中方积极扶持农民自办文化,把发展农村业余剧团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型载体来抓,现已发展农村业余剧团84支,演员达2480人,每年演出近万场次,既传承了民俗特色文化,又有效地弥补了“国办”文化载体覆盖不足的缺憾,丰富了农村偏远地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中方的品牌。新晃文化局、教育局、职业中专联合举办的“少数民族文艺大专班”,为培养民族艺术人才传承民族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该县的旅游事业提供人才保证。 
    怀化市文化局局长刘靖灵说:“目前,全市文化节庆活动分布较为均衡,内容和形式多样,有声有色、常办常新,显示了近年怀化群众文化品牌效应的显著提升,也是老百姓非常喜欢的、愿意参与的一些群众文化活动。” 
    服务到位,提升质量 
    在怀化,随便走进哪个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或者村级农家书屋,都能无偿享受文化服务,如今,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住在偏远的农村的群众,每月都可在田间地头欣赏的一场免费电影,因为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已实施了“2131”电影放影工程,实现了农村电影全覆盖;文体活动爱好者更有施展空间了,因为仅各级文化馆(站)组织的歌舞、腰鼓、龙灯、猜谜等文化活动就达100多项,每年演出2000多场,观看人员达数十万人…… 
    为了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怀化市艺术馆举办了全市免费排舞培训班,学员来自各个单位、社区以及乡镇。参加培训的人员近5百人,受益人群数千人。免费培训不仅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倡导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沅陵文化馆组织业务人员深入官庄镇、二酉苗族乡、筲箕湾镇、借母溪乡、火场乡等乡镇指导及辅导开展“花朝节”、“走进二酉”等群众文化活动;溆浦送戏下乡,先后到桥江驻溆部队、统溪河乡、龙潭镇、陶金坪乡、江口、低庄、两丫坪、中都等30个乡镇共演出300场,观众达30余万人次;会同每年都要为县武警中队、看守所、老年公寓送书800余册次,轮换图书2次。 
    各县市为了让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鹤城图书馆先后建立发文化山、湖开、芷江路、河西新园、天星5个社区图书流动点,不定期送书到农村、部队、监狱,为广大市民借阅图书提供了便利;辰溪为抢救保护辰河高腔剧种,县委常委会议研究举办辰河高腔培训班,20位学员通过两年的艰辛学习,已初步掌握其唱腔、演唱技巧、折子戏及基本功表演,很好地解决剧团现在角色行空缺问题;“靖州苗族歌鼟”在整理、推介和申世遗项目的同时,先后在藕团、三锹、平茶、大堡子等锹里地区实施“歌鼟进课堂”,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 
    与此同时,还创新发展方式加大了社会办文化的力度。通道投资30余万元创办了我国首家侗锦博物馆,标志着国家级非物质保护项目“侗锦”的保护、传承和产业开发利用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会同连山乡成立了 “连山民族文艺协会连山村分会”。各乡村纷纷效仿文化协会陆续成立,标志着该县文化艺术之树从城镇至乡村开始枝繁叶茂。初步统计,每年该县机关、学校、企业与乡村对文化活动投入就达80多万元,社会办文化的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 
    结合国际国内形势,乡村干部们深入田间地头、院坝,紧密结合农村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实际,通过面对面的引导、心贴心的阐释、实打实的点拨,让广大群众及时理解掌握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惠农政策。目前,全市已经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把公共文化的阳光遍洒侗乡山寨。 
    搭建平台,保障有力 
    今年5月,随着占地面积25亩,总投资3700万元,总建筑面积8360平方米,设计藏书容量100万册的怀化市图书馆的投入使用,标志着该市的文化事业发展得到明显加强。近年来,随着不断增加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得一处处文化工程上马实施,一个个文化阵地相继形成,一些文化场馆已经成为文化工程的样板、人文景观的亮点、吸引游人的“磁场”。 
    靖州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文化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凡在县城开发房地产的,必须执行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凡在县城开发房地产的,必须配套建设1%以上的文化设施,重复建设或者不宜建设的,按投资额交纳1%的文化事业发展基金,用于全县文化事业的发展。通道将民族文化广场管理权限下放县文化馆,成立“社区群众文化排练基地”为丰富城区文化生活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中方在文化站建设中,做到每周一调度、每月一检查、一通报,及时全面掌握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进度。麻阳一次性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完成图书馆、花灯戏剧团、文化局机关整体搬迁至城东新区。 
    近年来,该市争取文化建设资金2亿元,完成了总投资达4000万元的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之一—太和塔建设,建成10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13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3084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网点,1924个农家书屋,建设面积超过65000㎡,芷江农家书屋建设经验还代表湖南在全国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