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场所是长沙市网吧长效管理建设的重要成果。在缓解未成年人“上网难”、改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完善社区文化配套服务、改善基层文化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群众欢迎、社区拥护和社会关注。
1、场所全覆盖,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全市已建成开放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场所360家,电脑终端达3650余台,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这些绿网体量不大、但是它们选址社区、扎根基层,依托社区的行政划分,空间布局上呈现出全方位、网格化的特点,是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网络的有益补充。这些绿网终端不多,但是他们因地制宜、定时开放,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服务方式上体现了均等性、便利性的导向,是社会公共服务公益精神的彰显。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长沙以中部第一、全国第二的优异成绩,跻身首批国家示范区,绿网建设被文化部认定为重点特色加分项目,绿网建设的现实效果显著。
2、管理常态化,完善了网吧工作格局。网吧市场、网络文化是开放的空间。市场具有逐利的天性,文化需要规范的导引。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无法全面有效监管网吧,难以有效满足青少年上网需求。因此,政府主导下的公益性绿色上网场所应运而生,青少年专属网络服务供不应求,有效完善了全市网吧管理格局,减少了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近年来,通过细化标准抓建设,固化制度严管理,绿网管理呈现出常态化的工作态势。我们在坚持“四个标准”(建在社区、只向未成年人开放、财政全额包干、免收任何费用)、实施“四个统一”(统一采购、软件、标志、制度)、做到“三个严保”(严保内容健康、管理到位、场所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制定实施《长沙市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场所管理暂行办法》、《长沙市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场所违规处罚标准》,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落实层级管理职责,开发网络实管平台,明晰奖优罚劣标准;各区也结合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芙蓉区实施绿网片区管理,雨花区推行开放情况与经费下拨挂钩,岳麓区严查开放不正常和设备挪用问题,等等,都有效促进了绿网的常态化运行。
3、服务品牌化,改善了基础文化民生。为充分发挥绿网的承载功能和教化作用,我们坚持载体与主体并重、品牌与品质同抓,创新管理,优化服务,树立品牌,扩大影响。通过举办“创业兴文阳光娱乐”系列活动,开展“十佳绿网”、“十佳绿网工作者”评选表彰基层先进,调动社区参与积极性;举办“健康成长 绿色上网”未成年人绿网征文、绿网微博征文活动,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文明上网,调动青少年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全市连锁公司和大型网吧对绿网进行对口帮扶,解决技术维护、平台支持等问题;特别是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出绿网创新案例,天心区长坡社区、雨花区廖家湾社区、开福区浏阳河社区等绿网成为全市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动典型和学雷锋的有效载体。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场所直接引导容纳青少年上网人数超过50万人次,极大的改善了基础文化民生。(来源:长沙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