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湖南
湖南
湖南长沙三大措施提高文化满意度
发布时间:2014-03-14 09:34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4-03-14

  长沙始终坚持把文化作为城市之根、发展之魂、民生之要,强力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以人民满意度为标准,坚持以文惠民、育民、乐民,构筑完备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以人民为主体、以效能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国社科院2013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显示,长沙市文化体育满意指数由2011年的全国第24位跃升到2013年的第4位。

  一、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城乡。长沙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突出群众主体,实施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沙以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构筑了主城区和县(市)城区10分钟、农村中心镇和特色镇15分钟、农村一般村镇3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长沙现有图书馆10个、文化馆10个、农家书屋1364家、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场所360家,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文化场馆设置率、达标率100%。实现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城乡一体化、服务普惠化、活动品牌化。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创建获评中部第一、全国第二名。促进公共文化“进村入户”,开展农村社区好戏天天送,湘江剧场好戏天天演等“五送五进”活动,年均送戏1000多场,送电影20000多场。组织开展群众文艺“百团汇演”、“百佳千星”评选活动,三年来共举办各类演出2万多场。“欢乐星城”群众文化活动获全国十艺节项目类“群星奖”。开展“阳光娱乐,创业兴文”活动,举办各类公益演出300多场,发放免费文化娱乐消费券20万张,打造了“牵手芙蓉”、“激情岳麓”、“欢聚浏阳河”、“周末我登台”等活动品牌。全市90%以上村(社区)拥有各自特色品牌活动。

  二、文化建设提升城乡品质。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建管并重,分级负责,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40余亿元,建成了橘子洲生态文化公园、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滨江文化园“两馆一厅”(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长沙实验剧场等重大文化项目都将投入使用。打造了千年陶都铜官、红色故里花明楼、花炮之乡大瑶、戏乡新康、湘绣小镇沙坪等一批文化特色城镇。新建区县(市)文体活动中心(大剧院)6个,县级18个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建成示范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98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290个,实现基层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全覆盖,制定实施《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办法》,建立近900人的末端巡查守护队伍,文物安全“长沙模式”全国推广。承办了全国小品大赛、湖南艺术节等国家、省级重大艺术赛事。《古画雄魂》两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两度晋京献礼演出;《铸剑悲歌》、《布衣毛润之》、《秋天的花鼓》、《古画雄魂》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苏秀才》获2013年全国戏剧节剧目奖。

  三、创意产业推进转型升级。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长沙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文化产业强市和快乐之都。制定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2012年起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增加到4亿元(市本级每年1亿元)以上。长沙动漫驰名中外、歌厅酒吧文化享誉全国。电广传媒、中南出版、拓维信息、天舟科教等4家文化企业成功上市,天择传媒、琴岛演艺集团正在做上市准备。长沙形成了影视传媒、文化旅游、娱乐文化等七大文化创意支柱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2013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7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9%。天心文化产业园跻身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天心广告产业园获批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户长沙。长沙与株洲、湘潭签订了文化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商会今年也将在长沙举办。在市场管理方面,深入推进“建绿网、扫黑网、连锁化”的网吧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建成并开放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场所360家。组建大型网吧连锁公司15家,整合单体网吧450多家。联动实施“黑网吧”“动态清零”行动,坚持原则露头就打,并辅之开展了一系列网络文化专项治理活动,网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长沙绿网建设经验获得了文化部简报推广。(来源:长沙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