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湖南
湖南
“传承经典 共享文化——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进校园”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15-06-17 09:13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5-06-17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如何做好传承,如何激发与吸引更多青少年的关注与参与,一直都是时下最热点的问题。湖南文化,敢为人先,踩准时代步点,发挥创新优势,戏曲原创动画进校园,得到广大青少年的热烈欢迎与积极参与。湖南文化进校园模式,得到社会肯定,将在8个省区推广。

  6月16日上午,“传承经典 共享文化——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进校园”戏曲文化体验大课堂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曹家坡小学举行。

  据悉,此活动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教育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湖南省级分中心、九天星(湖南)传统戏曲文化传习中心等单位承办,旨在将经典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用现代科技手段艺术的呈现给广大青少年,让他们在欣赏中热爱经典戏曲,普及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参与活动的指导。“传承经典共享文化——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进校园”戏曲文化体验大课堂·戏曲动漫京剧《三岔口》活动,自5月29日在长沙市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启动以来,受到小学师生的热捧。

  通过戏曲动画的演绎,授课教师的表演,与学生实现面对面的艺术交流和模仿演出,打造一个属于学生的戏曲经典“课堂舞台”,让学生从单纯的聆听者变成知识传授的主导者和参与者,循序渐进地了解和认知传统文化。活动在全省选取300所小学进行推广。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包含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综合性舞台艺术样式,而戏曲动画成功地将戏曲表演元素与动画技术相融合,派生出戏曲动画的律动,还原了中国戏曲舞台艺术的表演精髓。《三岔口》作为经典的京剧传统武戏之一,将“虚拟”的表演方式发挥到了极致,经过动画夸张的“摸黑打”、“铁门槛”等片段更是让《三岔口》变得好看、好玩、易懂了。

  这次体验课一改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主持人和戏曲授课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数字化传播方式直观迅速,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热烈追捧,在互动中打造了一堂属于同学自己的公开课。体验课上通过观看戏曲动画《三岔口》、学习戏曲常识、模仿戏曲动作、辨识京剧打击乐器、领会戏曲人文精神等环节依次展开,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领悟到了《三岔口》中正直、勇敢、善良、嫉恶如仇的优良品质,亲身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在与戏曲演员互动环节,小学生们积极主动上台体验,画上通天、带上髯口,在戏曲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矮子功”、“弓箭步”、“走圆场”等戏曲基本功,真正做了一回“角儿”,台上台下“叫好”连连,掌声笑声不断,形成欢乐的海洋,一次次把演出的气氛推向高潮。

  作为2015年戏曲动漫进校园的项目,形式新颖、品位高端、易于传承。计划以数字化的传播方式,在戏曲动画片、学生及传播者之间建立起三位一体的互动交流模式,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打下基础。湖南的进校园模式将在山西、黑龙江、浙江、山东、广西、湖北、海南、重庆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等8省区推广。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李建军副主任表示,弘扬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湖南在全国率先把戏曲动漫做进校园活动,系列化、具体化,由专业人士来做,通过动漫的形式,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中国戏曲,这种形式值得推广。

  省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禹新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推广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目的是想把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戏剧,用动漫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使他们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使他们体验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了解、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有关人员,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宣传信息中心、省艺术研究院、省图书馆负责人,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负责人,15家中央、省主流媒体记者参加了课堂教学活动。(来源:湖南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