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湖南
湖南
京剧《辛追》:一个汉代女性的情感和风骨
发布时间:2016-09-14 10:39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09-14

  上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让世人知道了西汉初期的历史人物、长沙国丞相利苍妻子的辛追。这是位什么样的女性?她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在被电视剧等艺术形式演绎后,辛追被搬上了戏曲舞台,由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和湖南艺术研究所联合创排的京剧《辛追》于日前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精彩上演。

 

“湘戏晋京”《辛追》展演现场

 

专家座谈会现场

  “这个题材的创作难度非常大,可以说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啃下了一块硬骨头。”看完京剧《辛追》后,中国戏曲学会会长薛若琳说,“现在京剧院团在创作道路上,就得有啃硬骨头的精神,不要追求四平八稳地过日子,要有挑战精神和进取精神。”

  京剧《辛追》中,辛追被塑造为一个心灵手巧的织锦姑娘。她和利苍一见钟情,最后结下良缘,在遭利苍部下越的陷害后,依然不屈服于淫威,表现出了一名女子的刚烈和气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看来,第一场和第二场戏成功塑造了青年辛追的个性。“当长沙国丞相利苍在辛追家隐瞒身份,自称是一个漆匠时,辛追直言不讳,从他的相貌气度判断他说了谎,表现出她湘妹子的风格。包括后来结婚那场戏,她表达了情感,也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王馗说,“这种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很生动,也赋予了这部戏青春的气息,它不是一部暮气沉沉的戏曲。”

  辛追和利苍第一次见面这场戏,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主任冉常建也认为十分精彩。他发现,青年导演肖彬很注重充分发挥京剧流派中的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的精华,来刻画人物。“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女演员就是发挥了荀派京剧刻画青年少女柔媚、刚健的特点,这个流派的艺术特色和辛追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别吻合,所以让观众感觉人物很有光彩。”

  京剧《辛追》由青年演员张璇、彭麟钧、肖彬担纲主演,分别饰演辛追、利苍和越。冉常建评价他们:“青春靓丽,基本功扎实,能塑造人物,有特别好的潜质。这些青年演员能够担当起京剧传承发展的责任了。”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赵景勃也有同感:“这几个青年演员站在舞台上看着很喜人,有朝气,有后劲儿,让人赏心悦目。”王馗表示,年轻的主创团队让这部戏有了更多的光彩,也有利于争取年轻观众。

  剧中展现了辛追和利苍之间真挚的爱情,以及辛追和儿子之间感人的母子情。在冉常建看来,这些情感就是这部戏的血肉。“一部戏就怕只有骨架没有血肉,中国戏曲跟西方的戏剧相比,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就是能够发挥抒情性,这种抒情性与观众的欣赏心理是一脉相承的。”他说,“除了血肉,这部戏还讲了风骨,就是人物内在的精神意志,和他们的政治态度。风骨和血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这部戏打动现场观众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该剧由朱绍玉担纲编腔、作曲和配器,收获了一致好评。冉常建评价:“唱腔非常出彩。朱绍玉特别善于根据人物情感的起伏来调节唱腔的韵律,时而低回宛转,时而高亢有力,他就像挥舞着一根指挥棒一样,指挥着观众的情感和舞台上人物的情感发生共鸣。”剧中音乐融入了湘剧、花鼓戏等湖南地方音乐元素,使该剧很有地方特色。在王馗看来,地方戏曲院团在创作时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艺术元素,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我们固然要保持京剧大一统的格局和京剧的特色风格,但在打造地域性作品,包括争取地域观众的创作发展道路上,在题材、音乐、表演上,展现出地方风格,我觉得是需要的。京剧《辛追》中的音乐,就是湖南京剧界发出的属于湖南的声音。”

  在看了《辛追》后,王馗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京剧?他认为除了国有院团,地方院团对京剧的保护传承也能发挥很关键的作用。“仅靠国有院团去推广作为国粹的传统艺术,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省级院团甚至县市级的院团的作用更加重要。要让艺术真正活下去,扎根基层观众尤为重要。”在他看来,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能够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这体现了他们的艺术理想,也是这个团队的一种作为。“不管处于怎样艰难的市场环境中,都应该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推出新作品。”(来源:湖南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