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湖南
湖南
湖南长沙持续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发布时间:2017-07-14 09:40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7-07-14

  2016年6月,长沙跻身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为全力推进试点工作,加快迈入“示范”行列,长沙市委市政府从战略目标、布局和举措等方面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从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提高文化消费便捷度、促进文旅体商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

  一、高度重视文化消费试点,纳入深化改革战略布局

  长沙市委市政府对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不仅将试点工作纳入2017年全市深化改革重大任务,还将其列入201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市委常务会议重要议题。同时,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宣传部长和副市长任副组长的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印发《长沙市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方位联动相关职能机构,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此外,确定每年文化消费投入在5000万元以上,安排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3000万元的年度预算,市本级新增文化消费试点专项经费1000万元,每个区县(市)配套100万元以上,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消费者需求有效对接,确保各项工作落地。

  二、重点发力文化供给侧,强化文化消费项目支撑

  长沙通过大量调研,结合本地实际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着力于缓解“供需错位”的难题,着手于文化供给侧的重点突破。

  一是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扩大文化消费增量。今年以来,长沙不断加快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古镇、宁乡县炭河古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如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项目总投资超34亿元,规划用地1000亩,自去年5月开工,预计在明年4月开放。同时,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文化功能布局和服务网点。

  二是促进文化多元融合,丰富文化消费业态。试点以来,长沙不断加快文化与旅游、商业、体育、科技等方面的融合,促进以文化为核心的新兴业态产生。在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注重文化内涵与品牌建设,以宁乡县炭河古城为例,景区再现三千年前的西周社会文化、生产、生活场景,推出“花痴节”“泼水节”“辣椒节”和“我回西周”等为主题的景区活动,打造了湖南乃至全国唯一以西周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歌舞秀《炭河千古情》,并在景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有效促进了文化消费。在文化与体育融合方面,2016年长沙投入超过7000万元对贺龙体育中心硬软件进行升级改造,在今年中韩足球大赛上,4万座位座无虚席,极大地带动了住宿、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消费。同时,在全国率先试点“文化+商业综合体”新模式,以步步高大型百货门店为基点,推进文化产品进商场,让文化消费与商场消费“联姻”。

  三是打造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引领文化消费主流。去年以来,成功策划举办了“阳光娱乐节”“杜鹃花艺术月”“公益电影放映月”“橘洲音乐节”等系列品牌活动,激发文化市场活力。仅2016年参与阳光娱乐节的企业超过1000家,累计赠票10万余张,惠及20万市民,带动超过100万人次参与消费,拉动相关产业消费过亿元。根据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长沙还将推出“悦读、悦艺、悦享、悦游、悦动、悦荟”六大系列品牌活动,涵盖读书、演艺、旅游、体育、竞技、会展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

  三、机制与技术双管齐下,确保文化消费试点出实效

  为确保消费试点工作达成预期目标,长沙建立健全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机制,加强技术监测和评估等。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制定。调研文化消费领域重点、难点课题。二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将试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跟踪督查机制和第三方实施的评价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消费者需求有效对接,确保工作落实。三是开发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专业平台和技术资源,开发建设市域文化消费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文化消费的数据采集、分析、引导、归纳和总结工作,有效掌握文化消费及产业动态发展方向,为试点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来源:湖南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