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5日,海南省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三周年。三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省博物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三年接待观众突破300万人次
三年来,省博物馆共接待海内外观众突破300万人次,远远超过当初预期的年接待观众30万人的规模。新馆建成伊始就迎来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莅临,以后又陆续接待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世界各地20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外宾,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传播海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发挥了独特作用。
三年举办临时展览超过120场
三年来,省博物馆积极与国内外博物馆合作,先后承办、合办、协办各类临时展览122场,如与国家博物馆合办《国家宝藏展》、与国际友谊博物馆合办《国际礼品展》等,平均每9天就有一个新展览隆重登场。展品档次之高,内容之丰富,展览数量之多,向社会奉献了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为提高海南国际旅游岛居民文化素质做出了贡献。
三年送展下基层行程4000多公里
三年来,省博物馆紧紧围绕“三贴近”原则,创新展览形式,精心策划,认真筹备,送展“上海岛、下基层”。为了使文化保护成果惠及普通百姓,从2010年4月开始,省博物馆就启动了送展览到基层活动,使那些无法来或没有机会来博物馆参观的人民群众、保家卫国的人民子弟兵,亲身感受到现代博物馆展览的独特魅力。在巡回展出中,讲解员以说唱、舞蹈等形式表达展览内容,使广大观众能看的清楚、看的明白、看的津津有味,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截止2011年10底,省博的流动博物馆已基本上走遍了全省所有市县,并两次登上西沙永兴岛,巡展行程4000多公里,历时4个多月,发放免费资料8000余册,20余万人次参观了展览。
三年征集文物千余件
三年来,省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主要突出海南少数民族和华侨特色,征集文物千余件。其中,多次赴新加坡、澳门等地征集华侨文物,接受澳门琼籍收藏家吴先生捐赠文物300多件和侨居新加坡的文昌籍华侨韩三元先生捐赠重要文物14件。省博还特别关注海南地方特色的文物和藏品,三年来共征集国家级、省级海南版画家的作品20幅,还接受部分收藏家捐赠的连环画、书籍、油画。
三年科研硕果累累
三年来,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不断拓展延伸,从陆地走向海洋,追寻遗失在大海中的中华文明。田野考古完成了海南液化天然气站线项目等多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填补了海南考古的多处空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海南田野考古的主力军。该馆南海水下考古中心调配精兵强将,配备精良设备,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西沙群岛和环海南岛沿海水下文物普查,特别是完成了“华光礁Ⅰ号”沉船打捞和水下文物的清理保护工作,堪称海南水下考古史上开创性的壮举!由我馆主办的《大海的方向——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就是这次水下考古成果的汇报展,相信这个展览的推出,一定会带给广大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三年来,省博物馆的文物科技保护迈出坚实一步。随着“华光礁Ⅰ号”沉船的成功打捞,沉船的保护和复原工作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我们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有关专家的支持下,认真研究、精心组织、科学论证,制定了周密细致的工作方案,使“华光礁Ⅰ号”沉船的保护和复原工作,扎实稳步的推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会在海南省博物馆一睹八百年前南宋古船的真实风貌!
三年来,由省博物馆主编的《海南省博物馆》、《多珍堂捐赠文物图录》、《海南省博物馆研究文集》、《大海的方向——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海南省文博学会文集》等数十部文集、图录陆续面世,展示了省博物馆最新的科研成果。
省博物馆的全体同仁,将以此为新起点,整装出发,再接再厉,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挥博物馆独特的文化窗口作用,办好展览、办人人都想看、爱看的展览!
上一篇: 海南举办全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培训班 |
下一篇: 海南省民族歌舞团打造旅游演艺项目助力改革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