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工程让群众获益
江西省永新县是当年工农革命军“三湾改编”的所在地,走进当地群众颜铬生老汉的家,他正坐在电脑前点击鼠标,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站上搜索养蚕方面的知识。2009年,当他养的蚕宝宝不明原因地陆续死亡时,正是当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找到了病因和治疗方法,这才帮他保住了收成。随后,图书馆还给颜老汉送去了科学养蚕的光盘,使他告别了土法养蚕。2010年,县图书馆实施每年为一位农业能手免费配备一台电脑的举措,颜老汉第一个安上了电脑。今年春天,颜老汉家的第一批蚕茧就卖出了近1万元,他预计今年会有4万元的收入。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江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形成了以互联网、卫星网、电子政务专网等为主要传输渠道,光盘、移动硬盘为辅助传输手段的多种传输模式,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使广大群众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方便地使用文化信息资源。目前,江西已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1个,市级支中心11个,县级支中心100个,乡镇服务点1075个,街道服务点46个,社区服务点223个,村级基层服务点16876个,乡镇服务点网点覆盖率达80%,村级基层服务网点已实现全覆盖。
把文化惠民的重心降低
“江西省的农民占了全省人口的2/3,农村土地占了全省土地的2/3。这两个2/3决定了要把文化惠民的重点放在基层、放在农村。”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玉英告诉记者。
从2005年开始,江西省的文化发展重心就一次性下降到乡村,把所有重大资金直接拨到乡村。2005年,省级财政一次性拨付6000万元,2006年增加到1亿元,2007年又增加到1.2亿元。与此同时,省财政从2007年开始多拿出4000万元,用在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的维修和改造上。另外,还有4000万元用在基层文物的保护和维修上。
目前,江西正在开展六大文化惠民工程:一是农村文化三项活动,让乡村百姓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二是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维修改造工作;三是基层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四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五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六是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博物馆。“老百姓不仅要口袋富,还要脑袋富,不光要经济兴,还要文化兴。”李玉英说。
公共服务仍面临巨大挑战
“永新县有241个行政村,如今每个村子都配有一台电脑。问题是,我们的网铺得很大,但后续服务却很难。”永新县图书馆馆长贺小燕说。首先就是管理人员的问题,由于人员工资的不足,现在仅有一个技术员维护这些电脑。此外,每个村一年500元的上网费也是个难题,目前这笔费用由村里交付,这无形中给各村带来了负担。
“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国家的公共文化发展配套资金也应当有差异性。”李玉英说。在江西,包括老、少、边地区在内,有半数以上地方在得到了国家50%的配套资金后,还是难以支付剩余的费用。例如,井冈山地区近年来获得的帮助多一些,发展建设得很快,而山下的永新县就差得远。“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经济扶持政策,才能使发展相对均衡。”李玉英说,对这些相对比较落后的老革命根据地的支持应更多一点。
上一篇: 江西省召开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 |
下一篇: 江西:系列活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