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四川
四川
成都画院30周年 亮相中国美术馆展实力
发布时间:2010-11-05 14:25 来源:办公厅 编辑:媛媛
信息来源:办公厅 2010-11-05

  今日,坚守与探索——成都画院建院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展。成都画院的25位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将携116幅绘画作品和多媒体影像作品集体参展,展览涵盖了成都画院自1980年建院以来30年的创作成果。据悉,此次展览是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局隆重推出的一个大规模、高规格的艺术精品展,是西部画院系统首次在北京亮相,是成都艺术界在“5.12”震后第一次集中展现成都美术实力。

  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画展主办方四川省文化厅、成都市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众多美术界知名人士和成都画院全体专业画家、特聘画家等共计近千人出席了开幕式。 

   全国水准作品集中亮相

  据成都画院副院长姚思敏介绍,成都画院建院30年来造就了一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优秀艺术人才,并产生了大量的具有时代影响力的艺术精品,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好评。这些作品在国画、油画、版画等领域均有建树,先后参加各类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载入中国美术史册。其中何多苓的油画作品《春风已经苏醒》、《青春》、《雪雁》、《小翟》分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第六届、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铜奖;周春芽的油画作品《藏族新一代》获青年美展二等奖;朱佩君国画作品《芙蓉鲤鱼》获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袁吉中版画作品《生命之树》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姚思敏国画作品《清音》获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大奖;李青稞的国画《西风烈》获首届全国中国画银奖。这六位艺术家的作品还分别进入百年中国油画、版画、中国画大展;何多苓、周春芽、袁吉中、朱佩君、李青稞五位艺术家的作品入编《现代美术全集》(油画、国画、版画)部分。沈道鸿作品《康巴牧人》,简崇民作品川西系列风景油画《春风已渡玉门关》、《阳光总在风雨后》,胡仁樵作品《隐逝的群山》,叶瑞琨作品《蜀山耸翠》,张幼矩作品《金江春晓》,高晓笛作品《家·系列》,江溶作品《春曲》,苏聪作品《黄种人系列》,屠宏涛作品《雪景系列》,向洋作品《新居》,蔡寅坤作品《秋塘昨夜惊风雨》等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

  城市包容性成就艺术丰富性

  “成都画院成就了一批艺术家,在国画、油画、版画各个艺术领域都有全国性代表人物。这样包容的艺术生态环境是西部画院中独有的。姚思敏自豪地介绍说,30年来,成都画院拥有一批坚守传统并在传统基础上寻求创新的艺术家,学术上的相互激荡、碰撞、不同画种之间的交融、借鉴,坚守与探索传承与创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在国画领域有朱佩君、沈道鸿、李青稞、叶瑞琨等代表人物;油画领域有何多苓、周春芽两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版画领域有袁吉中等名家。此外,画院还积极引入艺术新鲜血液,近年来,国画的蔡寅坤、向洋,油画的屠洪涛,多媒体的陈秋林等新成员的加入,也将为成都画院的发展带来新气象。

  有评论家认为,成都的包容性让这座城市成为各类艺术蓬勃发展的宝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均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传统的水墨画家,还是新锐的当代艺术家,都能在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成都的绘画氛围既不同于杭州极度推崇的水墨画,也不同于北京极度推崇的中原主流文化,成都人对绘画艺术有一颗平和的欣赏之心,没有二元对立,对所有优秀艺术兼容并包。从篆刻到行为艺术、从水墨到当代油画……几乎所有的艺术门类,在成都都有顶尖艺术力量存在,这在中国是罕见的。正是这样的城市氛围,滋养着本土艺术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