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和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部主场活动(以下简称第六届非遗节)于6月10日至18日在成都成功举办。
本届非遗节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遵循“走进生活、活态活力”的理念,以“世界风、中国节、中国戏、中国艺”为主线,举办了开幕活动、国际会议和国际论坛、传统表演艺术和民间节气展演、国际非遗大展、非遗竞技成果展、中国传统表演艺术进社区和主题分会场活动、非遗传播推广等一系列活动。非遗节共有1100个非遗项目参展,设立了非遗节9个分会场及326个社区活动,56支国内外表演队伍演出共588场。来自112个国家(地区)的300多名外宾、34个省(市)自治区的5800多名代表、300多万游客和群众参与了非遗节各项节会活动。非遗产品销售和意向订单总额达8100多万元,现场登记非遗版权作品2000余件。3000多万人次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观看收听了非遗节盛况。本届非遗节突出创新创意,充分展示了人类多彩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进了国家间、地区间非遗传承保护的交流与互鉴,展示了非遗在当下社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在诸多方面体现出特色和亮点,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践行公约,展示多彩文化
持续推动非遗节成为展示人类文化多样性和非遗保护传承成果的国际化平台。本届非遗节举办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大事记图文展、中国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回顾展、“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和《非遗法》宣传等展览。非遗节作为国际化开放性平台,吸引了包括19个“一带一路”国家在内的31个非遗项目、300余种特色产品参加“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彰显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遗个性和魅力,展现了国际工匠精神,推进国际手工艺交流互鉴和文化贸易,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青睐,现场销售和意向性订单超百万。
二、凝聚共识,增进交流互鉴
本届非遗节举办了以“非遗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全面成果框架政府间工作会议和非遗国际论坛,来自70多个国家的代表,300位专家、学者、传承人参会共话“公约的精神实践与保护”,凝聚共识,共同推动国际非遗保护工作,使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继续成为《公约》框架内国际社会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的风向标。
三、薪火相传,深化传承实践
非遗节期间举办了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暨研培计划成果展,展陈了57所研培计划参与高校和5家传统工艺工作站的680余套精品;举办的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成果展等展览,邀请了木版年画等9大非遗项目的304名新生代传承人参赛,共展示500余件优秀作品,这些参赛作品同时通过非遗节官方网站、移动客户端等“互联网+”模式,吸引了300多万人次参与网上活动投票,生动展现了现代理念融入传统工艺的成功典范,展示了参与研培计划高校的培训成果。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群逐步壮大,已成为非遗传承的中坚力量。
四、天府记忆,弘扬工匠精神
本届非遗节通过设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成果展区,举办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主题展、“巴蜀工匠”非遗精品展、“天籁之音”四川非遗声音记录档案展等活动。其中“巴蜀工匠”非遗精品展展示了四川非遗传人高超精湛的制作技艺,展现了四川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显著成果。此外,全省20个市州组团参加的各具特色的四川省非遗传承与发展主题展,展示了四川省非遗传承发展和推动文化精准扶贫方面取得的成果。
五、惠民亲民,分会场进社区
本届非遗节坚持公益性,扩大参与面,突出社会效益,400余场活动全部实行对公众免费开放。在成都城乡广泛开展中国传统表演艺术进社区活动,并在成都9个区(市)县和泸州设置了非遗节主题分会场活动。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40支演出队伍和来自13个国家的16支演出队伍足迹遍布成都22个区(市)县的326个社区,数百万市民参与了各项节会活动,使社区居民近距离接触蜀绣、剪纸、棕编等项目以及传统艺术类的非遗传承人,充分感受了非遗魅力。
六、推广传播,互联网+非遗
本届非遗节首次开展非遗节国际推广活动,先后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非洲、美洲等地对外推广非遗节和我国优秀非遗项目,增进了国际间非遗的沟通和交流;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成果展采用网络直播新媒体传播报道方式,通过直播观看人次达1500万,赢得了数百万网友的点赞。同时,媒体广泛参与宣传报道,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在内的100多家中外媒体的300多名记者对非遗节进行了报道。截至6月18日,各类媒体报道达2000余篇(次),3000多万人次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观看收听了本届非遗节盛况。
为确保本届非遗节顺利圆满举行,文化部、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成都市人民政府和省文化厅科学策划,精心组织。省市文化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恪尽职守,团结协作,超常工作,确保了非遗节各项筹备工作有序高效运转,实现了常办常新、一届更比一届好的目标,使非遗节真正成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来源:四川省文化厅)
上一篇: 四川绵阳文化市场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 |
下一篇: 端午节期间四川省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