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四川
四川
四川发展文旅消费新业态 构建文旅消费新体系
发布时间:2020-03-27 11:26 来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03-27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烈影响,文旅产业和文旅消费首当其冲。四川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积极发展文旅消费新业态,推动文化旅游多领域全链条融合,构建文旅融合互通的休闲消费体系,促进文旅产业恢复发展走上快车道。
  一、打造文旅新平台,培育文旅消费新热点。一是打造“智游天府”文旅公共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丰富便捷的文旅在线服务。推动全省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剧场、文艺院团、旅行社等与“智游天府”平台实时对接,上线旅游服务、文化服务、公共服务3大类别的文博场馆、精品演出、旅游景区、非遗展示、金牌导游、电视直播、投诉客服等16项内容。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线上服务项目达24000余项,点击量突破5000万次。二是依托“文旅+科技”融合创新。加强文旅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给,加快4K/8K超高清电视、5G高新视频、网络视听、数字会展、数字娱乐、数字生活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模式。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三是推动文旅消费体验场景化生活化。打造推出一批智慧旅游、数字景区、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线上演艺等文旅线上新产品,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双向发力,拓宽供应链,实现线上、线下产品优势互补,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二、发展文旅新业态,满足文旅消费新需求。一是激发文化创意消费。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开展5家“景区+非遗”、5家“景区+文创”、10家“饭店+文创”、10家“饭店+演艺”等文旅融合试点,促进了演艺娱乐、游戏动漫、音频视频、创意设计等创新发展,着力形成了一批更具巴蜀文化特色的文旅消费新场景。二是充分释放本地消费。积极筹备“春回天府·安逸四川”文化旅游季等活动,发布文化旅游季重点活动、景区优惠政策等惠民举措,实施“川人游川”计划,谋划一批发展周末游、近郊游、自驾游,举办川渝话剧双城记、四川数字文创展、当代艺术季、交响乐演出季等活动,待疫情解除后推出,充分释放本地消费。三是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发行文旅消费补贴基金、文旅消费券和文旅惠民卡等,实施景区景点、博物馆分批、分段免费开放,推动全省679家A级旅游景区、省内文艺院团演出恢复开放并对游客实行一个月门票优惠,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实施年内门票减免活动。发布游客优惠清单,刺激假日文旅消费。
  三、撬动文旅新动力,开发文旅消费新模式。一是激发文旅消费项目经营活力。面向全省摸排一批受疫情影响、急需资金支持的文旅消费经营项目和市场主体,开展“服务零距离 融资大畅通”活动和“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提高文旅消费项目“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优化贷款运营流程,加大续贷支持,提高审批发放效率,支持融资周转“无缝衔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金融手段,促进银企信息对称,增强文旅消费项目市场主体融资可获得性。二是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发展商业保理、应收账款抵质押、票据贴现等供应链金融,推广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引导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发行债券。支持金融机构为文旅企业量身定做跨境金融服务,帮助文旅企业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三是降低文旅消费项目融资成本。引导法人金融机构运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加大对文旅企业恢复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普惠式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机构先后在剑阁、峨眉山、西昌等天府旅游名县设立了文旅支行,面向文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信贷新产品,累计向700余户文旅小微企业投放贷款3.83亿元。四是推动多样化信贷产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文旅企业,通过续贷、展期、变更还款安排等方式帮助解决发展文旅消费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出“民宿贷”“乡旅贷”“彩灯文化贷”等多样化信贷产品,全方位提升文旅企业运用金融工具发展文旅消费的能力,助力文旅全产业链转型发展。
  四、创新文旅新服务,营造文旅消费新环境。一是丰富文化消费产品供给。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培育文化旅游网络消费、在线体验,丰富主题创作、出版、网络视听节目等文化供给24347项。创作文艺作品累计13211件,其中歌曲731首、戏剧48部、曲艺396个、书画美术作品5785件、诗歌2801首、其他艺术门类作品3450件,累计点击阅读量达5161万人次。许多作品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学习强国、央视新闻、央视元宵晚会主流媒体刊用转载。二是优化政务服务。构建“省+市+县、横+纵”联动服务模式,加大新媒体、自媒体宣传力度,实行“不见面、零跑动、网上办”,对符合复工条件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健全企业复工复产诉求响应机制。对重点出版物、重点影片、重点影视剧的审批开设绿色通道,全方位保障重要项目不停工。三是打造数字服务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建立集信息发布、数据共享、业务办理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业大数据平台,举办成都数字版权交易、数字娱乐博览会,积极推动全省规模以上文化旅游企业“上云”。四是提升文旅消费环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做好客流疏导和景区服务。提升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机场车站等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加大文旅消费市场食品安全、设备安全、价格秩序、商品质量监管,加强文旅市场消费维权,着力营造游客放心舒心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