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四川
四川
四川:文旅融合加速跑 颜值内涵双提升
发布时间:2022-08-18 09:5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周祎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2-08-18

  四川,古老又青春,它是历史悠久、水土丰饶的天府之国,也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更是游客心中的美食与休闲文化高地。与游客不同,生活在这里的人,除了感到舒适安逸,还能清晰地触摸时代发展的脉搏。十年间,天府之国经济快速发展,文旅融合加速推进,人民幸福感显著改善,“川字号”文化名片享誉海内外。回首十年,四川文化旅游颜值内涵双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印迹定格在时光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古老遗产焕发生机

  文化形象广泛传播

  今年仲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考察时走进眉山三苏祠,留下殷殷嘱托:“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人人传承文化,锦城荟萃百花。曾参与多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筹备工作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宣传交流部主任秦晴仍清晰记得那段时光:2013年6月15日,以“人人都是文化传承人”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四川成都举行。为期9天的国际盛会赢得与会国内外嘉宾一致称赞,吸引了380多万名游客市民参与其中。活动现场,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动情地说:“此次国际非遗节的意义非比寻常,我们应借此机会联合起来,共同为中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更具包容性、可持续性的保护和发展。”

  每两年一届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极大地提升了四川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彰显了四川美丽繁荣和谐的新形象。时光流转,四川非遗传承发展的形态和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努力在当代焕发新生活力。今年,秦晴和朋友仍深度参与其中,但这一次是作为买家守在直播间下单。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连续举办的3届四川非遗购物节,共吸引线上超3亿人次参与,实现销售收入6.37亿元。

  作为知名文博游目的地,暑期的三星堆迎来“巅峰时刻”。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1986年三星堆遗址1号、2号两个祭祀坑被发现。在时隔34年后的2020年,“再醒更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数量、种类之多、形体之大、造型之奇、文化内涵之丰富,举世罕见。根植于中国大地、产生于古蜀的三星堆文化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中国声音”“四川故事”在海内外广泛传播。

  穿越千年,文物开启了四川与历史的对话。2017年1月5日,江口沉银遗址开启发掘,数以万计的金银器浮现出世,震惊世人。这一重大发现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弦歌不辍,薪火相传。连年来,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宝墩遗址考古发掘相继取得新成果,四川精心守护着这些历史长河里的璀璨珍宝,向子孙后代讲述源远流长的四川故事。

  青春四川活力无限

  巴山蜀水秀美安澜

  巴蜀大地,守持着厚重底蕴,却难掩飞扬的青春。2020年底,“甜野男孩”丁真凭借一条视频走红,带火了家乡四川甘孜州理塘县的旅游,让曾经的贫困县变成游客向往的“天空之城”。随后,包括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洪在内的数十名四川市、县文旅局长纷纷当起了文化旅游推介官。一时间,四川文旅大热,成为旅游界的热门话题。

  大熊猫、都江堰、九寨沟、峨眉山……一张张亮丽的四川文旅名片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组成了旅游者心中的“梦幻天团”。到阆中古城体验春节文化,去北川羌城旅游区感受羌族风情……各类多元融合的传统文化体验写满了游客的旅行计划。“宝藏四川”到底还有多少惊喜?2019年,四川启动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摸清了文旅家底:数据显示,四川文化资源达305.74万处,旅游资源达24.57万处,其中五级旅游资源超1800处。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用,充分激发四川文化旅游的活力、供给力和吸引力?四川开创了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评选“天府旅游名县”。从2019年开始,在“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的带动下,四川21个市(州)、116个县(市、区)纷纷行动起来。各地陆续出台了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经济的规划、政策和措施,不少地方还鲜明地提出了“文旅强市”“文旅兴县”等战略。一时间,四川各地旅游全面升级,巴蜀文化的影响力日益扩大。3年来,“天府旅游名县”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文化和旅游业成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旅融合开启“加速跑”。

  从一组数字中可以窥见四川文旅发展的脉动。数据显示,四川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141.21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844.28亿元;旅游总收入从2015年的6210.5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1594.32亿元。广袤的巴蜀大地上,四川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吸纳就业超过1000万人,累计带动100万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

  巴山连蜀水,川渝一家亲。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川渝两地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自此,川渝两地“双向奔赴”、全面联动,致力于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2022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按照这一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将建成全国文化旅游发展创新改革高地、全国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样板、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获得感成色更足

  人民生活幸福安逸

  清晨,繁华的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西南角总会排起一列读者长队,这里是2015年年底开馆的四川省图书馆新馆。它伫立在城市的黄金地段,与四川美术馆并肩而立,与四川科技馆、成都博物馆隔街对望,在日复一日的运行中为老百姓提供精神食粮,也为这座城市的文化自觉写下深刻的注解。

  2017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成都》,唱出了人们对这座锦绣之城的无限向往。5年前,65岁的刘大爷随儿子工作调动来到成都,很快就在文化馆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天打卡,比上班还准时。走在成都的街头,他可以真切地感受成都世界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这里有火锅川菜烟火人间,还有触手可及便利的文化生活。

  十年间,四川主动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四川大剧院、城市音乐厅、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等重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四川各地不断涌现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它们以文化名片和精神坐标的姿态,服务当地百姓,并向一批批打卡游览的外地游客诉说着四川人的生活方式,展示着四川人的审美情趣。

  四川有着中国最多的茶馆,也滋养了蜀地浓郁深厚的文化情节。9100万四川人民收获美好文化生活的背后,是更加健全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为兑现“为人民创造幸福安逸生活”的承诺,四川正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如今,四川省级天府文化中心正加快推进,文化阵地全面开花,文化生活触手可及。截至“十三五”期末,四川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207个、文化馆207个、乡镇文化站4231个;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327支13831人,文化馆(站)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19623支399577人,构建起了全国数量最大、战线最长、网点最多、服务人口众多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十年来,四川呼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点点滴滴的改变,正汇聚成人民群众的幸福增量,转化成四川文旅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向着“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全速前进,让四川文旅名扬天下、享誉全球。(王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