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记者常会学 吴琼玲报道:电影《沂蒙六姐妹》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鸡奖提名奖和第七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大奖;电视连续剧《沂蒙》荣获中央电视台首播优秀剧奖和最高收视率奖;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成为国内首部水上红色文化大典和唯一一部水上红色芭蕾。近些年来,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山东省临沂市文艺创作在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提速的背景下,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临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凤云指出,临沂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兵学文化、书法文化、孝文化、商文化根深叶茂,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如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临沂市率先召开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该市以建设古今文化相辉映的文化名市为目标,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集约、品牌、高效发展之路。截至目前,临沂文化企业已发展到7203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已建成80余项,在建70余项,其中投资逾亿元的有26项,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7.8亿元,文化产业年均增速在40%以上,占当地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不足1%提高到去年的4.16%,今年上半年达到4.2%,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0.4%,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成为临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新兴力量,文化体制改革的“临沂模式”也走出了蒙山沂水,成为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典型。
体制改革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地市级报业集团改革何去何从?作为山东省五大报业集团之一的临沂报业集团,根据中央和山东省有关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将所属生活类报纸《沂蒙晚报》、《鲁南商报》与大众报业集团合作,进行股份制改造,趟出了全国地市级报业集团改革的新路子,实现了报业集团之间的资源整合。
不仅如此,临沂文化体制改革的“一团一策”也走出了院团改革的特色之路。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临沂市对市柳琴剧团保留了事业性质;对临沂市歌舞团实行转企改制,运用市场化手段,打造了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仅去年一个“演出季”就演出70多场,观众达12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380多万元。
在宏观文化管理体制方面,归并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广播电视局的管理职能,组建市县(区)两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和广播电视台,实现了职能转变、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执法统一。特别是在综合执法改革上,把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列为政府一级局,市县两级实行垂直领导、双重管理,创造了“三局合一、联合执法”的“临沂模式”。
依托资源 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舰船林立的码头、古色古香的洋楼,占地500多亩、投资逾2亿元的“中国临沂好莱坞水上影视基地”将成为继上海车墩、浙江横店之后全国第三个可以拍摄老上海外景的地方。目前,由中影集团、上影集团和好莱坞联合投资3.2亿元,以上世纪20年代上海商人为题材的电影《梦想家》,已确定在此开机。在影视文化方面,临沂市凭借便利的交通和秀美的风光,规划建设了中国临沂好莱坞水上影视基地、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临沂国际影视城、孙子兵法3D影视基地、东夷部落影视城五大影视基地,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影视产业集群。
临沂市充分利用“书圣”故里的优势,连续举办了7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扩建了王羲之故居,建设了书法广场,成立了书法小学、中学,在临沂师院设置了书法专业,目前正在筹建书法博物馆,临沂作为中国书法名城的影响日益扩大。
临沂市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和沂蒙精神这一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打造了闻名全国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该市先后投入10多亿元,修复扩建了山东省政府旧址、新四军军部暨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旧址、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文化景点;率先在全国开辟红色旅游线,该市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八大红色旅游重点城市。2009年,临沂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51.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2.3亿元。
临沂市通过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荀子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一批重点文化活动,打造了“春有诸葛亮、秋有王羲之”的全国知名节会文化品牌。
临沂市还大力加强民俗产业的保护与开发,着力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树立“以文富农”理念。目前,临沂市民间民俗手工产业呈现多点开花的形势。木版年画、挂门笺、杞柳编制品、中国结等民间文化工艺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石雕文化、奇石文化已形成产业链,产生了巨大效益;郯城县红花乡中国结产业份额已占全国市场的70%,年产值达到4200万元;全市有柳编工艺品经销公司679家,其中具备自营出口权的有327家,带动农民就业15万余人,实现产值48.8亿元,自营出口额达3.1亿美元,出口量占全国的60%。
上一篇: 山东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
下一篇: 山东泰安:文化软实力成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