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欢乐下基层 田间地头当舞台
农历大年初四,天刚蒙蒙亮,青岛市茂腔剧团的演职员们就冒着严寒,分别来到高密市杨各庄村和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为广大农村群众演出了古装戏《桃李梅》、《碧玉簪》和以“胶州秧歌”为主的歌舞等。
农历大年初五一早,即墨市柳腔剧团走进即墨市鳌山镇、即墨市华山镇西流河庄村,在文化广场搭建的露天戏台上,演出了《三子争父》、《姊妹易嫁》、《借亲》、《龙凤面》4场柳腔戏。铿锵的节奏、悠扬的唱腔,富于浓郁地方特色的大戏让乡亲们大饱眼福。一位60多岁的观众对演员说:“我好多年没看到这么精彩的地方戏了,天气虽冷,可你们不怕严寒,唱得真好,太让人感动了。”有的村民还拉着演员的手,依依不舍地问:“你们什么时候再来我们村,我们真想多看几场戏啊。”
即墨市柳腔剧团团长于普洲介绍,农历正月是剧团演出最忙的一个月,今年从农历正月初四到正月底,剧团共安排40多场演出。许多演员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参加下乡演出。
据了解,截至目前,在“百戏闹春”山东省文艺院团演出活动中,各文艺院团共演出2200余场次。
与百姓心连心 炙热情怀暖心田
“百戏闹春”山东省文艺院团演出活动期间,许多演出是在农村露天土台子上进行的,演出条件简陋,环境艰苦。有的场地连化装室、服装室都是临时搭建的,寒冷自不必说,装卸台的艰辛也很考验人的意志。山东省吕剧院副院长孙杰操着因感冒而变得嘶哑的声音对记者说:“虽然搬道具的手失去了知觉,脸冻木了,脚冻麻了,可每个人的热情依然高涨。看到老百姓在演出中得到文化享受,我们的快乐就压倒了一切困难!”
台下的群众常常被演员的忘我精神所感动,他们为演职员送来食物、热水,帮助装运舞台器材,有的戏观众还激动地和台上演员一起唱起来。山东省吕剧院二团团长焦黎动情地说:“看到观众热切渴望的眼神,听到他们欢乐的笑声,我们就忘记了苦和累,我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一位参与演出的演员说:“虽然春节我们没有回家,但我们将精彩的演出和欢乐的喜庆气氛送到了千家万户,看到他们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适应观众新需求 创新文艺服务方式
此次演出活动中,山东省各级文艺院团根据农村和基层文化建设的新特点以及基层群众文化欣赏的新需求,创作和排练了一大批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生活,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歌舞、曲艺、戏曲等剧节目,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许多作品连演数场,场场爆满。
在为群众奉献精彩演出的同时,各文艺院团还与基层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演出活动。据山东省吕剧院院长段雨强介绍,该院近期将在胶东、鲁北地区演出20余场,之后还有一系列的文化下乡活动。同时,剧院还将到东营大杜社区与那里的社区剧团联袂组织演出活动。此外,山东省吕剧院在“送文化”的同时,还在“种文化”上下了工夫,特别是在人力和物力上对贫困村落实行帮扶政策。组织专业人员定期下乡体验生活,送灯光、送服装、送剧本、送辅导,双方同演一台戏。
此外,山东省各地根据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欣赏需求,将文艺演出和民风民俗展览、旅游项目结合起来,如济宁市推出了梁山县水浒民俗文化大赛,滨州惠民推出了胡集书会等,群众在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能欣赏到专业艺术院团的演出,感受舞台艺术的魅力。
上一篇: 200余项中国非物质遗产亮相青岛崂山“非遗”节 |
下一篇: 山东建成五万多个“大院”让农民过上文化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