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山东青岛:有滋有味“文化年”
发布时间:2012-02-01 08: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02-01

山东青岛“文化大拜年”

中国文化报驻青岛记者毛公强 摄

 

    中国文化报驻青岛记者毛公强 通讯员 李莉莉 钱卓报道: 
    中心广场上“文化大拜年” 
    1月23日(正月初一)早上7点多钟,山东省青岛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王洁就走出家门,她不是去给亲戚朋友拜年,而是赶往单位,跟同事们一起去青岛中心广场——五四广场装舞台,用文化活动给岛城的市民拜年。这项活动她已经整整参加了10年。 
    上午10点整,青岛五四广场中心舞台周围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不绝于耳。青岛市少儿活动中心的孩子们演出的舞蹈《欢欢喜喜拜大年》,拉开了“祥龙贺新春”——青岛市“文化大拜年”的序幕。歌舞、小品、相声,这些市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深受观众欢迎。家住湛山社区的李大爷高兴地表示:“这种演出很热闹、很亲切,我每年都来看。”据了解,由青岛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市群众艺术馆和各区市文广新局承办的“文化大拜年”活动,每年正月初一上午10点准时上演,到今年已连续举办了10年。今年的初一至初五,每天上午都举办不同形式、内容的“文化大拜年”文艺专场。 
    文化庙会上品年味 
    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是春节里最有传统文化韵味的篇章。正月初一那天,有着545年历史的妈祖古庙青岛天后宫恰逢举办新正文化庙会,专门定做了两条30米长的巨龙悬挂在宫内,“龙腾新春”的寓意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了龙文化的意蕴。戏曲、剪纸、捏面人、皮影戏等中国传统的非遗项目集体亮相,龙年文化、妈祖文化、百家姓氏文化都通过民间剪纸、木版年画等图片和实物形象地展示出来。 
    在青岛天后宫新近布展的青岛民间手工艺展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品评。今年67岁的滕先生是个“老青岛”,每年正月里都要来天后宫赶文化庙会,今年展出的饽饽榼子引起了他的兴趣。“现在好多年轻人可能没瞧见过榼子,光制作榼子的工艺就有十几道,用料、纹样也都很有讲究……”滕先生俨然成为展厅的义务讲解员。 
    除了各式各样的榼子,平度宗家庄木板年画、青岛剪纸、泥塑皮老虎、刺绣、布艺、银饰、草编等极具青岛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将偌大的展厅装点得犹如农家小院,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在天后宫一侧的天街艺林,几位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也在此暗暗打起了擂台:吹糖人的、画糖画的、烧制玻璃工艺品的……家住黄岛区的冷女士专门带着8岁的女儿来天后宫体味民俗年味,“我还记得小时候拿着牙膏皮到街上换糖人儿,今天在这儿看到这些觉得特别亲切。”听到冷女士的一番话,表演吹糖人的赵宪新也打开了话匣子:“这门手艺我练了三十几年,正月里是最忙的时候,哪里有庙会我就去哪里,不图赚多少钱,只希望这门手艺别失传。” 
    图书馆里过个“书香年” 
    大年初一,走亲访友大拜年是市民过春节的老传统,而有些人则选择走进青岛市图书馆,在传统灯谜里寻找古朴的年味,在静静的自习室里品味书香里的年文化。 
    正月初一大清早,青岛市图书馆的传统文化项目“迎新春灯谜有奖竞猜”不仅把图书馆的大厅打扮得喜气洋洋,也吸引了数以百计的猜谜者积极参与。在如林的灯谜方阵中,市民用智慧和传统文化对话,别有一番滋味。今年图书馆的外文阅览室还首次举办了英语有奖猜谜,“中西合璧”的文化融合,更成为龙年春节文化中的特殊“调料”。 
    青岛市图书馆一楼展厅里的“龙年说龙——中华龙文化图片展”,从龙的起源、龙的传说、龙与民俗等方面,让市民了解我国的龙文化,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 
    除了这些年味浓厚的春节文化活动,青岛市图书馆的自习室也并没有因春节而受到冷落,几百名市民躲开了热闹的人群,在这份难得的静谧中为自己充电。 
    小村“春晚”年味浓 
    正月初三晚上6点多,刚吃过晚饭的即墨市温泉镇荆疃村村主任李兆传早早就来到村委会的文化活动室。 
    “每年村里都组织一次‘春晚’,都是村民自愿报名,今年村民报上来的节目将近40个,个个精彩,但我们只能上十几个节目,我和央视春晚总导演有一样的烦恼。”李兆传说,他既是即墨市温泉镇荆疃村弘粹文艺队队长,也是村里的“春晚总导演”。 
    趁着晚会还没开始,荆疃村党支部书记李明龙跟记者聊了起来。“我们村借助即墨东部的旅游开发,不少群众通过自主创业,开办农家宴和旅馆致了富,还有的到周边旅游企业打工,生活都有了保障。日子过好了,爱好文艺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成立农民文艺队,在过节的时候给大家增添点节日的气氛。”李明龙说。 
    “大红灯笼高高挂,照出荆疃新面貌,绿树成荫环境好,发家致富有奔头……”一首村民自己填词改编的即墨民间柳腔拉开晚会序幕。 
    京剧、柳腔、小品,精彩节目一个接着一个,现场的人们甚至和演员们一起扭起了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