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山东省文化产业工作现场会在泰安召开
发布时间:2012-03-05 09:29 来源:山东省文化厅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山东省文化厅 2012-03-05

山东省文化产业工作现场会在泰安召开

 

    3月3日上午,山东省文化产业工作现场会议在泰安召开。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泰安市副市长徐恩虎、泰安市文广新局局长刘康以及17地市分管局长等出席会议,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处长刘显世主持会议。会上,济南、青岛、淄博、济宁、日照等代表分别就本市去年文化产业的工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工作计划作了交流发言。 
    李国琳在听完各地代表的发言后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省委九届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对推动山东省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对文化产业工作赋予了更多新的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史上最好的时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凸显,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已经到来。 
    这次会议,选择在泰安市召开,既是工作会,也是现场会。近年来,泰安市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措施得力,重点项目引领战略取得积极成效,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李国琳强调,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重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引领战略顺利实施,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日渐形成,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宣传推介工作有序开展,人才培养成效明显,基础工作扎实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逐步优化。但与此同时,山东省文化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核心层、外围层占比较低;各地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大都集中在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外围层和相关层,动漫游戏、新媒体等新兴业态占比不高;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文化产业在内容、科技、服务等方面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高科技含量的精品力作和知名文化品牌;文化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偏低,所有制结构不均衡,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较快,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滞后,缺乏有实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文化市场体系不完善,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文化产品交易市场偏少;文化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缺少新兴行业专业人才和既懂文化艺术发展规律又懂市场规律的复合型人才,产业文化领军人物缺乏等等,影响和制约了山东省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只有破解这些难题,才能顺利实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 
    李国琳要求,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非常关键的一年,各有关部门要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开创文化产业工作新局面。一要立足服务大局,促进文化产业政策规划的完善和落实;二要立足重大项目带动,提升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集聚效应;三要立足科技创新,实施“创意山东计划”;四要立足两个市场,提升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五要立足服务企业,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六要立足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主体;七要立足强化智力支撑,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 
    李国琳表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吹响了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新号角。当前,山东省文化建设已进入战略发展机遇期,文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各级文化行政部门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文化产业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其次要找准定位,突出重点,努力提高艺术产业在文化产业核心层中的比重;第三要转变作风,夯实基础,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全省文化系统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努力做好2012年文化产业工作,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