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山东济南:文化,期待更多的“交流效力”
发布时间:2012-03-15 14:47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 2012-03-15
    ◆核心提示
  有人说,本土的灿烂文明不仅仅需要我们自己能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等等的认知,更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告诉“外面的世界”“这里很精彩”。其实,仅仅“告知”还远远不够,或许应当通过交流产生更大的效力,从而让省城文化更加有声有色。 
    精品亮相,赢得掌声一片
  今年1月,济南市杂技团分赴匈牙利和日本的两支演出队伍归来。
  自2011年9月开始,该团创排的大型剧目《粉墨》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国家大马戏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演出,连续演出108场;该团《绳技》演出小组自2008年开始,一直与世界著名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合作,已在日本连续演出900余场。
  以《粉墨》为代表的泉城杂技文化,早已在国内外叫响了品牌,演出场场爆满、掌声经久不息,特色浓郁的艺术让越来越多的观众为之流连忘返……2011年,该团仅在境外进行单独或合作商业性演出就有438场。
  “我们还收到了捷克、西班牙等国的演出邀请,这样的供不应求正说明了中国艺术越来越受认可。”济南市杂技团团长邓宝金欣慰地说。
  经典节目引来喝彩,而民间艺术的精彩展示,也赢得掌声一片。2011年,济南市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何派面塑掌门人何晓铮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邀请,赴澳门展演面塑技艺,栩栩如生、动感十足的济南“面人”让大批观看者连连称奇;在与法国卢瓦尔大区民间木偶剧团的交流中,济南市群众艺术馆推出了《鹤与龟》等四个皮影代表作,精美的道具、有趣的情节、富于东方特色的表演着实让外国民间艺术家开了眼界;而在“外国人看济南”活动中,大批外国观众零距离接触到了剪纸、泥塑、中国结等民俗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济南民俗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令他们叹为观止…… 
    “大交流”为泉城文化增色
  去年8月至9月,首届中国儿童戏剧节·济南第三届亲子剧节精彩上演。除了省内外的多家优秀艺术院团奉上了多场经典剧目外,英国的奇趣三人乐队、韩国的朴珍镐等国外艺术家也带来了妙趣横生的演出,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表演让近万名孩子快乐不已。
  在此期间,2011国际儿童青少年戏剧协会亚洲会议在济成功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8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就创新思路、积极谋求亚洲儿童青少年戏剧的新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去年5月,“和谐中华·第二届海峡两岸经典文化推广会演”活动在济南府学文庙开幕。开幕式上,通过网络视频连线,济南主会场和台中分会场的两地30余所小学、两万余名学生齐声诵读《论语》名句,场面壮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成果展示、两岸中小学生经典文化书画展、经典礼仪表演等活动,更增强了两岸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知与认同。活动的成功举办也让中华华夏文化交流协会充分肯定,近日又向济南发来了2012年第三届活动的邀请函…… 
    效力还可以继续扩大
  让济南特色文化走到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面前以一个内涵,深厚却形式生动的角度推荐济南,有力地扩大了本土艺术的影响,并极富感染力地推荐了“天下泉城”这一品牌;把各有风采、精彩纷呈的各地文化带到济南人面前,丰富着市民的文化大餐,也让城市变得更包容、更现代,使古城显得活力四射。
  “这对省城演艺文化发展也是一个促动。”几位艺术院团的工作人员都表示,交流互动的文化活动更有助于开拓市场,能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去”或“带来”的表演对于当地观众都是“新鲜”的,这种魅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更多人走进剧场;对于文艺院团自身来说,更多观众、业内外人士的认可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而在比较、学习中,作品也会得到进一步“打磨”,促进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还要有更多代表性的‘拳头产品’,活动也可融入更多的创意,让交流的质量持续提高。”一位院团负责人说。
  “创新文化交流形式,共同拓展文化交流新领域,是我们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济南市广新局对外联络处处长张宸表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韩建交20周年,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将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搭建新平台,开拓新渠道,支持和鼓励市艺术院团等单位 ‘走出去’,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我们也想能更多地参与进来。”
  不少市民还表示,希望身边能举办更多公益性强、广泛参与的交流活动,”最好在街道、社区就有的开展,让我们能更近距离地接触越来越多的精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