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四方区围绕打造“滨海新区、创新四方”,深度挖掘老城区丰富的老民俗、老厂房和老院所文化资源,积极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老民俗”里挖掘新内涵,弘扬区域传统特色文化。立足四方区丰富传统民俗文化资源,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民俗文化产业与现代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一是在深挖上下力气。整合力量,成立民俗文化保护发展办公室,全面梳理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收集整理工作,发掘登记了民间文学、民间杂技、岁时节令、消费习俗等14个门类15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艺术,为推动区域特色民俗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在宣传上出实招。结合打造青岛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投入1400万元打造青岛民俗馆,开馆以来累计接待游客6.8万人次、245个团队。与青岛理工大学合作建立民俗文化研究基地,为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学术指导。成功举办第六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以及文化遗产巡回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票据收藏展、老酒瓶展等专题展览,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支持保护开发民俗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三是在创新上下功夫。以打造岛城第一民俗节会为目标,探索创新海云庵糖球会办会模式,2012年糖球会形成经贸活动更加繁荣、人文情怀更加浓厚、民俗节日更加时尚、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会场环境更加整洁、推介声势更加强大“六大亮点”,参会业户达460余家,赶会市民365万人次,交易额达1.29亿元,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
“老厂房”里培育新业态,构筑文化旅游产业高地。抢抓青岛老工业区、老企业搬迁机遇,对搬迁腾出的土地、厂房等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填充新的文化项目和产业,助力二次发展。一是全覆盖普查筛选,加大保护力度。组织开展工业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筛选出四方机车厂、青岛葡萄酒厂、大康纱厂旧址、内外棉纱厂旧址等一批重要工业遗产旧址,建立了工业遗产资源库。集中力量建立区级保护网络,将区内所有纺织工业遗产纳入四方区第一批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积极协调,把大康纱厂旧址、上海纱厂高级职员宿舍旧址列入全市拟新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素范围。二是高起点编制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学习借鉴德国鲁尔、沈阳铁西等国内外工业遗产再利用经验,制定实施《青岛市四方区工业遗产规划》,设计规划“工业文化之路”旅游线路,初步确立工业旅游、葡萄酒博物馆、红锦坊艺术工坊、纺织遗址公园、“16栋”樱花院等项目,推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努力建设创新型、时尚型、艺术型、文化型、休闲型、生态型工业遗产旅游目的地。三是全方位对外推介,科学开发利用。采取组团参加山东省文博会、编发招商项目手册、定向招商推介会等方式,宣传推介工业遗产资源。在联创实业集团厂区举办以“走进联创庭园,感受工业文明”为主题的“青岛记忆”工业遗存摄影体验活动,推进青岛摄影基地建设;依托国棉一厂老厂房,投资1.34亿元规划建设红锦坊艺术工坊,构建青岛纺织文化历史展现景区及艺术家交流的集散地;依托四方机厂百年老厂房引入山东影视集团,高水平规划建设山东影视文化产业园,打造现代影视文化基地,推动娱乐文化市场升级换代。目前,山东影视集团已投资成立注册资本为1亿元的山东联盛影视产业有限公司,青岛市影视剧发展促进会也落户四方区。
“老院所”里汇聚新智慧,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立足区内科研院所集中人才集聚优势,规划建设建筑创意产业园、工业设计产业园等现代产业园区。依托青岛理工大学学科优势,借鉴上海杨浦区打造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模式,着力打造青岛建筑创意产业园,实施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发展,吸引创意设计机构和人才入驻,打造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艺术创意、地理信息为一体的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目前,中景设计创意中心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青岛勘察测绘院等数十家规划设计类企业已经入驻,青岛建筑创意广场等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根据规划,到2015年青岛建筑创意产业园计划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类企业100多家,建设嘉年华青少年训练体验中心等8大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可实现年营业额约20亿元、税收1亿元。依托四方机厂研发优势,以构建在青岛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为目标,打造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区,提高工业设计企业准入门槛,吸引中国针织童装研发基地、国家外观设计数据库等50余家著名工业设计机构入驻。现有东西两个孵化区,西孵化区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已入驻企业30余家;东孵化区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20余家。
“新空间”里锻造新特色,优化城区文化产业格局。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彰显特色的原则,集约利用,联动开发,整合滨海岸线整治、老城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中产生的“新”土地、“新”项目,大力发展影视制作、文化会展等新兴业态,优化文化产业格局。一是在城区西部,围绕开发建设欢乐滨海城,引进了总投资15亿元的青岛数字文化体验中心项目,建设新兴文化地标,打造综合性文化产业体验博览园,大力发展滨海体验旅游与特色文化娱乐消费,形成滨海旅游服务和动漫制作、现代传媒、创意设计、文化演艺产业的集聚带,拉动文化、旅游、科技、体育四大产业融合发展;配合山东影视文化产业园项目实施,由山东影视集团投资7亿元,建设《青岛往事》拍摄基地,打造特色酒吧街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二是在城区东部,依托青啤二厂高水平规划建设四方啤酒街,形成“一街、两河、七巷子”的发展格局,打造古典风韵与现代元素交相辉映的城市文明记忆走廊,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依托海尔智能产业园,承接城区战略转型,打造集数码产业研发、家电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高端智能产业园。三是在城区北部,依托化工橡胶行业产学研示范基地,规划中国橡胶博物馆、橡胶主题文化街等项目,努力形成城区文化产业新亮点。(来源:山东省文化厅)
上一篇: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市场推介暨合作企业签约仪式举行 |
下一篇: “十五分钟文化圈”:文化欢歌唱响四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