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青岛开发区打造图书馆联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发布时间:2012-10-16 09:38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2-10-16

    近年来,青岛开发区创新思路,充分利用驻区高校资源,探索高校文化资源向社会开放的新路子,破解公共图书馆发展难题,推进区公共图书馆与6所驻区高校图书馆结成图书馆联盟,建立科学的运行体系,拓展服务平台和内容,大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科学分析,破解难题,拓展公共图书服务资源
    一是认真摸清底数。开发区从大文化的角度,对全区图书资源进行调研分析。开发区图书馆作为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3800余平方米,藏书30多万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藏书难以满足市民阅读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黄岛校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黄海学院等6所驻开发区高校的图书馆纸质图书863.9万册,数字图书336.6万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自身建设的组成部分,在经费保障、馆藏数量、人才配备等方面普遍具备较高水平,但长期以来不对社会开放,服务对象限于11万高校师生,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资源利用率低。二是积极协调对接。针对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状况,实现合作共享是一个现实的选择。成立图书馆联盟,通过资源共享、互助合作的方式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是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模式。为此,开发区组织文化局、图书馆走访高校10多次,召开座谈会6次,共同开展图书资源整合的课题研究,与驻区6所高校达成组建图书馆联盟的共识。三是精心组织实施。在认真筹备的基础上,召开全区图书馆联盟成立大会,开发区图书馆及驻区高校签订《联盟协议书》,约定开放形式、服务标准、联合形式、资源共享事宜等,配套建立了图书馆联盟各馆读者证办理及借阅、图书联盟季度联席会议等制度,确保图书馆联盟规范运行。
    二、开放互联,资源共享,打造多领域服务平台
    一是推动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市民可以到大学图书馆办理借阅证,免费借书、看书,打破了高校文化资源的“围墙壁垒”。从参加联盟的6所大学图书馆地理分布来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黄岛校区位于长江路街道办事处,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坐落在薛家岛街道办事处,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在辛安街道办事处,市民可以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高校图书馆就近借阅,实现获取图书服务的便利化。二是推动数字资源共享。为适应信息时代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开发区图书馆联盟一开始就将电子文献的共享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合作事项,通过IP授权方式或者提供帐号、密码方式,由开发区图书馆共享高校数字资源,并整合馆内的其他数字资源一起建设开发区数字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并使市民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数字图书馆读书学习。三是推进多项服务联合。在联合目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科技查新等方面开展合作和联合服务。联合目录使数据实现一馆录入多馆利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改变了文献信息资源不足而又重复建设的现状,参考咨询、科技查新则充分发挥了大学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发区图书馆也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优势,除建成的数字图书馆免费提供联盟成员使用外,还在专题讲座、大学生实践锻炼、读者活动等方面为高校提供便利。
    三、纵横结合,优化提升,形成立体化服务格局
    一是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在图书馆联盟实现区域图书资源横向整合的基础上,加大纵向整合力度,全面推进区内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在街道、社区图书室建立10余个开发区图书馆分馆,将基层图书室逐步纳入总分馆系统管理,实现统一编码、数字化录入,使市民不仅可以借阅到本街道、本社区的图书,还可以共享全市所有纳入总分馆管理的图书馆资源。二是开展多彩的阅读活动。依托开发区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开展“市民文化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就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众话题开展讲座,累计举办200余期;除在“4·23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及重大节庆期间举办读者活动外,推出开发区读书节,举办征文、演讲比赛、“书香人家”评选、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图书捐赠等10多项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三是着力服务经济建设。组织图书馆联盟开展“图书服务进企业”活动,通过走访、调研驻区企业,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需求,探索开展资源共享、技术指导、现场办证为主要内容的“送讲座、送图书、送技术、送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根据6所驻区高校建设重点、专业分布,各有所侧重,如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主送港口物流方面的图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图书馆主送石油化工方面的图书,与开发区产业布局关联性极强,为相关产业人员提升素质提供便利,有力服务全区经济建设。(来源:山东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