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济阳县注重挖掘民间文艺人才的潜力,倾心打造属于全民的“草根舞台”,为县域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
一、搭台唱戏,深挖人才。创新文化活动模式,先后组织举办首届全民才艺大赛、“我要上春晚”优秀节目选拔、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和“欢乐济阳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活动实行“零门槛”登台,不限地区、年龄,不限才艺类别,不收取任何费用,鼓励群众大胆登上“舞台”,尽情秀才艺、秀方言、秀绝技,不断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民间文艺人才和濒临失传的绝技、绝活。2012年“欢乐济阳行”的参赛才艺多达35种,民间曲艺、变脸、机械舞、绝活等都有新的发现,已销声匿迹50多年的“木板大鼓”和“一钩钩”、“小迷戏”也重现舞台。“欢乐济阳行”广场文化活动先后被授予“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优秀实践奖”和“2012影响济南年度群众文化活动”称号。
二、管用结合,用活人才。依托群众文化活动资源,建立和完善各类民间艺术人才的艺术档案资料库,通过分类整理和建档,全县民间艺术库各类人才已达500余人,为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县文化馆、镇(街道)文化站和村级文化阵地的作用,选拔部分优秀民间文艺骨干组成辅导团队,发挥传帮带作用,进村、进社区把文化活动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去年以来,共组建文化下乡辅导团队12支,举办各类民间才艺演出60场,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完善机制,激发创作。建立优秀文艺作品创作、选拔和推广激励机制,鼓励、引导民间文艺人才创作反映济阳本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并把教化和熏陶充分融入到小品、歌曲、舞蹈等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同时,对在重大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优秀原创作品进行重奖,进一步激发创作潜力。近年来,通过全民才艺大赛、“我要上春晚“、“欢乐济阳行”等活动涌现出100余个深受群众好评和专家认可的特色原创作品。精心创作的歌曲《黄河岸边一座城》、相声《方言杂谈》、小品《楼上楼下》舞蹈《柿子红了》和音诗画《闻韶古韵》等多部优秀作品登上了县春晚的舞台。其中,音诗画《闻韶古韵》用古韵悠扬的诗歌朗诵和优美动人的韶音歌舞,重现孔子闻韶讲学的故事,充分展现了济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小品《醉夕阳》荣获济南市群众艺术创作二等奖;小品《家有喜事》和山东快书《孙子和孙女》和三句半《基本国策顺民心》参加市第四届“泉城人口文化节”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来源: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上一篇: 济南市杂技团连获两项国际大奖 |
下一篇: “十艺节”全国美展作品征集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