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十艺节专业艺术单项评比展演系列活动 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3-06-05 09:18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张弛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3-06-05

  62日,十艺节专业艺术单项评比展演系列活动——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圆满落幕。历时5天,来自全国24个省(市、区)、7家艺术院校的 62支组合、1000多余名演职员参加展演,上万名观众现场观看,各类宣传报道近14万条。 

  参演乐种丰富多彩,全面展示民间乐种传承保护新成果。展演以“传承创新、促进发展”为主题,吸引众多民族音乐艺术家的积极参与,以多品类的民乐乐种、精湛的演奏技艺、精彩的舞台表现,让更多观众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民间乐种艺术,提升民间乐种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展演涉及全国近40个民间乐种,100余支团队参加初选,62支团队、千余名演职员现场献艺。既有中央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等具有国家级代表性、示范性、导向性的专业音乐院团(校);也有枣庄崔家班、菏泽巨野县柏氏唢呐艺术团等数量众多的基层民间班社。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民乐组合如内蒙古二人台牌子曲、四胡合奏,新疆木卡姆,西藏“堆谐”等,也参加展演,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参演单位以展演为契机,重新挖掘整理、恢复创排了多个绝迹舞台多年、濒临灭绝的民乐样式,如山东艺术学院“搓琴”,天津歌舞剧院“十不闲”等,赢得一致称赞,对传承发展民族民间音乐发挥了良好作用。 

  民乐演出精彩纷呈,专家、观众反响热烈。此次民族器乐民间乐种展演活动,每一参演组合都是所属乐种的标志性队伍,代表乐种发展当前水平,舞台呈现非常精彩。热烈欢腾的潮州大锣鼓,旋律流畅、轻盈欢快的江南丝竹,如辽阔草原般深沉悠远的内蒙古四胡合奏,载歌载舞、表现维吾尔族兄弟幸福生活的刀郎木卡姆,菏泽市几位退休老人重新恢复的山东省惟一弦索乐艺术样式“碰八板”等,每一件乐器、每一个音符、每一个组合都展示着我国传统民间乐种的艺术神韵。62日颁奖音乐会,南音、藏戏、十八板、陇东道情、广东音乐、潮州大锣鼓、西安鼓乐、江南丝竹、新疆木卡姆、福建南音等获奖组合各展所长,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一曲鲁西南鼓吹乐《笳鼓咚》,搏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首次举办民间乐种展演活动,开启民族音乐发展新篇章。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组织举办的全国性乐种活动,也是自1953年至今60年来第一次举办全国性民族音乐盛会,在全国民族音乐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文化部将此次展演活动纳入十艺节整体框架内、作为十艺节专业艺术单项评比展演系列活动之一,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厅、中央民族乐团、枣庄市人民政府、济宁市人民政府、菏泽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实现了在全国性层面上对民族音乐民间乐种艺术进行集中展示的制度性突破,受到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民族音乐界的高度重视和热烈响应。美籍华人、有“南汤北刘”之称的著名琵琶演奏家、江南丝竹研究专家汤良兴先生,特意由台湾返回大陆出任展演评委;82岁高龄的西安鼓乐研究专家安志顺先生,在腰部手术刚刚4天、仍然配带护腰的情况下,坚持参加展演评审工作,又坚持在颁奖音乐会上激情演绎打击乐经典曲目《老虎磨牙》。 

  新闻宣传组织到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展演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文化报、人民音乐、齐鲁网等全国数十家媒体进行多种形式的报道,互联网相关搜索近14万条。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全程参与展演报道工作,先后采访十余位专家、几十个参演组合。为营造良好活动氛围,山东省枣庄、济宁、菏泽三市组委会积极协调相关管理部分,在城区主干道、场馆周边区域,设置一批道旗、标语、横幅、公益广告牌、电子显示屏和宣传展板,全方位、立体式地介绍展演相关内容,引导活动期间“民间音乐”成为当地群众的热议话题。(来源:山东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