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山东深入实施“山东地方戏振兴工程”
发布时间:2014-02-10 10:18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4-02-10

  为促进山东地方戏艺术发展,山东省深入实施“山东地方戏振兴工程”,逐步建立管理体制规范、运行机制科学、财政保障有力、演出市场活跃、人才水平明显提高、剧目创作普遍繁荣的地方戏曲发展新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地方戏创作,推出优秀地方戏剧目。结合筹办十艺节,组织省、市艺术院团发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创作排演了一批弘扬时代精神、彰显齐鲁特色的优秀地方戏剧目。全省为备战十艺节新创作的62部剧目中地方戏27部,占43%。其中,吕剧12部,山东梆子、柳琴戏各4部,莱芜梆子3部,柳子戏、五音戏、枣梆、大平调各1部。全省入选十艺节15台剧目中地方戏8台,吕剧《百姓书记》获“文华大奖”,其余7台获“文华优秀剧目奖”。此外,吕剧《苦菜花》《姊妹易嫁》先后获首届和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莱芜梆子《儿行千里》获“五个一工程”奖。山东梆子《萧城太后》获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

  二、积极组织举办地方戏评比、展演等艺术活动。2011年以来,先后组织举办“鲁韵芬芳—全省地方戏曲迎新春演唱会”、“全省地方戏曲优秀中青年演员比赛”、“栾胜利、高鼎铸地方戏作品音乐会”等活动,为地方戏创作展演搭建了有效平台。

  三、大力培养地方戏人才。近年来,先后举办了4期“全省地方戏曲音乐创作培训班”,培训地方戏院团音乐创作人员100余名。举办了全省地方戏曲青年演员培训班,举行地方戏曲青年演员“集体拜师仪式”等。着力加强地方戏后备人才培养,省吕剧院、柳子剧团与山东文化艺术学校联合开办吕剧专业班和柳子戏专业班,招收培养吕剧表演和伴奏专业学员60人、柳子戏表演和伴奏专业学员39人。同时,资助有潜力的优秀人才进修学习,提升素质,逐步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硬的地方戏曲队伍。

  四、建立地方戏濒危剧种倚团传承机制。为解决没有专业院团的濒危剧种保护难的问题,尝试用“依团代传”的方式,加强保护传承。2011年初,省文化厅资助菏泽地方戏剧院传承学习大弦子戏,资助烟台市吕剧院传承学习蓝关戏,取得良好效果。

  五、开展地方戏剧目“音配像”等工作。将全省2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开展山东梆子等剧种多部优秀传统剧目的“音配像”工作和资料挖掘工作,加强地方戏曲保护传承。

  六、加强地方戏宣传力度。与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合作设立了《每周一台戏》《戏迷时间》栏目,每周日播出一台戏曲;与大众日报合作开办《大众文化》,与中国文化报社共同主办《中国文化报·艺彩山东》,并利用省内外各类报纸、刊物、电视、网络等平台,加大对山东地方戏艺术人才和艺术院团的宣传推介。

  下一步,将重点加快推进包括“山东省地方戏振兴与京剧扶持工程”在内的“4+1”工程的实施,建立繁荣山东舞台艺术长效机制。大力推动地方戏创作,推出更多具有鲜明时代精神、承载深厚文化底蕴、体现浓郁齐鲁风韵的地方戏精品。进一步打磨提高备战十艺节及获奖优秀地方戏剧目,晋京举办庆祝建国65周年山东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并组织巡演,扩大影响。加强地方戏人才培养,举办戏曲编剧、全省文艺院团主要演员、舞台灯光设计等高级研修班、培训班,培养急需人才。加强小戏创作演出,组织举办“老百姓最喜爱的戏”——全省优秀小型戏剧新创作剧目展演,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大力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地方戏进校园,培养青少年观众,奠定地方戏发展的群众基础。(来源:山东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