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山东省文化艺术宣传推介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4-09-05 10:38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4-09-05

  2012年,“山东省文化艺术宣传推介工程”列入省财政专项,每年设立1000万资金,加强文化艺术宣传推介。山东省文化厅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与中央和省级媒体、传统和新兴媒体、对内和涉外媒体积极合作,搭建了山东文化艺术宣传十大平台。各合作媒体紧紧围绕十艺节筹办和文化强省建设工作大局,结合各自优势,推出一大批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为十艺节的成功举办和全省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一是领导重视、精心策划。省文化厅把宣传推介作为实现文化部门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文化基本职能的具体抓手,使文化艺术作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实现效用增值。与中国文化报合作创办《中国文化报·艺彩山东》专版;与大众日报合作创办《大众日报·大众文化》专版;与山东广电网络合作开通山东省文化共享工程有线电视平台《文化方舟》;在山东卫视新闻联播开办“文化山东”专栏;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山东分社合作,分别在各自网站建立“文化山东”专题;在文化部官方网站开设“十艺节”“文化山东”专题;与人文天下社合作,创办《人文天下》刊物。各合作媒体围绕全省文化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宣传重点,明确职责分工,保证了文化山东宣传工作有序开展。尤其是十艺节和第三届尼山论坛举办期间,各媒体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新华社、中新社等多家媒体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调度指挥;抽调骨干力量,组建报道小组,全程负责新闻宣传工作,保证宣传报道的长流水、不断线;提前组织内部培训,进一步提高报道专业水准,为文化宣传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主题鲜明、引导有力。围绕十艺节筹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大师引进工程、文化惠民实事、文化创新奖、安全生产大检查等重点工作,推出了一批分量重、影响大的重头稿件。 

  围绕十艺节,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十艺节将弃奢华务节俭》,人民网刊发原创文字稿件100多篇,视频16条;新华社播发中英文文字、图片及音视频稿件300余条(张),新华网山东频道发表、转载各类新闻2000余个,图片(音视频)近千幅(段);中新社播发十艺节通稿40余条,通稿图片110余幅,中新网发布稿件1281条;《中国文化报艺彩山东》《大众日报大众文化》周周有专版,每期有重点;山东卫视《新闻联播 文化山东》编播十艺节相关新闻91条;《文化方舟》编辑十艺节优秀节目进行展播;《人文天下》刊发十艺节稿件150余篇,字数20万字,图片200余幅;文化部官方网站十艺节专题,发布相关新闻信息1200多条。多平台的宣传拓展了十艺节宣传报道广度,打造了山东文化宣传报道的舆论制高点,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 

  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新华社刊发《跨文明对话“回响”中国校园——尼山论坛首次“花落”山大》《尼山论坛:文明在对话中探寻共同伦理》等多篇通稿;中国新闻社发电头文字通稿16条,图片通稿5组,中新网网稿30条,中新社视频稿5条,中新网组图8组(20幅),中新网网络专题原创稿件270条;《人民网》制作了“不同信仰下的人类共同伦理”新闻专题,发布稿件33篇;《大众日报》要闻版开设专栏,挂牌“聚焦尼山论坛”,《大众日报·大众文化》周刊连续策划推出两期“通版”报道;《中国文化报·艺彩山东》专刊结合尼山论坛代表发言,利用综合新闻版面对活动进行多方面报道;文化部官方网站开设“文化山东·尼山论坛”专题,对尼山论坛进行全方位报道。 

  三是形式多样、报道深入。围绕重大主题,通过特刊、专栏、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报道。《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在十艺节开幕前后推出了会刊、特刊。人民日报刊发了《繁花映齐鲁 喜迎十艺节》、《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活动信息》等5期10个版的十艺节特刊;《中国文化报》十艺节会刊“十艺好形象”用108个版回顾总结了十艺节筹办工作光辉历程,全面展示我国艺术领域最新风貌;新华社采写《十艺节彰显艺术市场供需两旺,业内呼吁关注地方戏和票价问题》一文,以《国内动态清样》刊发;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光明网山东频道均设立“十艺节”专题,编发或转载十艺节相关报道近5000篇;《文化方舟》结合文化共享工程,开通十艺节文化惠民展播专网;《人文天下》社推出十艺节专刊,进一步扩大了山东文化成果宣传,全面展示了全省乃至全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新风貌。 

  围绕尼山论坛,尼山书院和乡村儒学建设,《光明日报》分别于5月16日、5月28日、7月8日,三次整版刊发《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类共同伦理》、《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巡礼》、《山东乡村儒学:重建温情的乡土中国》,系列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四是影响广泛、氛围浓厚。各媒体积极主动、深入采访,加强策划、各展所长,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文化宣传。《人民日报》采取组合报道模式,在头版和要闻版刊发多篇报道;新华社发挥通讯社的强大综合优势,以专电、特稿、内参报道等形式,对十艺节、尼山论坛及山东文化建设进行深度报道;中新社稿件经全球通稿平台播发后,被海外印尼千岛日报》、澳门华侨报》、美国《侨报》、《欧洲时报》、香港文汇报、香港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刊载;《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围绕重要活动,在头版刊发了多篇重要深度报道;《大众日报》、山东新闻联播等省直主要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和时段开设了“文化山东”“艺观察”等栏目,有力地引导了舆论。这些宣传报道有深度、有质量、转载率高,在全国掀起了文化宣传的新高潮,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来源:山东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