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山东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实践载体
发布时间:2015-05-07 09:13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5-05-07

  山东坚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创新实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地气、入人心。 

  一是实施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中心等,建设儒学讲堂,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尼山书院67个,开展活动近1300场次,服务群众超过17万人次;建成乡村儒学讲堂2735个,开展活动1.1万余场次,服务群众55.5万人次;建成社区儒学讲堂694个,开展活动2000余场次,服务群众近15万人次。“图书馆+书院”模式受到文化部肯定,经验在全国推广。 

  二是打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平台。启动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筹划建设一批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评选一批传统民居、传统街区、古村落和传统名镇。目前,全省已评选出第一批24个试点单位,其中传统文化乡镇2个、传统文化村落(街区)16个、乡村(社区)博物馆6个。部署启动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统筹全省县史、镇史、村史、红色文化、传统特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建立县乡村三级历史文化展示体系。计划2016年底前,完成县级历史文化展示,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乡镇(街道)、村历史文化展示。 

  三是推动中华文化在核心价值层面走出去。探索形成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书屋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外传播文明成果,着力推动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力量。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尼山论坛和六届世界儒学大会,颁发五届“孔子文化奖”,尼山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中外文明对话的重要平台。在俄罗斯莫斯科、波兰华沙、澳大利亚悉尼等设立7家海外“尼山书屋”,有力推动了齐鲁文化走出去。组织开展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2015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青岛活动年”顺利开幕。 

  四是大力发展齐鲁民俗产业。发挥山东非遗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加强生产性保护,鼓励非遗衍生品开发,壮大民俗文化产业。截至目前,全省以非遗项目为依托的企业和经营业户达到39170多个,年营业收入196.26亿元,利税30.11亿元,从业人员达130万余人。实施山东特色文化产业“一乡一品”扶持计划,充分发挥品牌带动和示范效应。济宁市大力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成功创建了曲阜国学培训、梁山出版印刷、鱼台草柳编、嘉祥石雕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五是加快推进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建设。完成《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的前期论证工作。抓住建设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的重大机遇,对教育培训、研修旅游等进行整体规划。孔孟文化遗产地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鲁故城国家遗址公园、明故城保护、邹城因利河治理、泗河流域治理、孔庙孟庙修缮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第一步”建设任务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来源:山东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