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手,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对残疾人文化艺术的扶持力度。目前,全省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和全省特殊教育系统开通“光明之家”视障数字阅览室。至此,“光明之家”视障数字阅览室在山东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和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全覆盖。
创新“一站、一网、一库”建设服务模式。根据省残疾人联合会统计,目前山东省的全盲和低视力人群达67.3万人,其中61.9%的人没有上过学。视力障碍,让他们在获取文化知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存在先天的劣势。为此,山东省于2014年建成全国第一个面向视障人群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系统——山东省“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系统创新性地采取了“一站、一网、一库”的建设服务模式。一站是充分采用无障碍技术设计的“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一网是覆盖全省视障群体、标准统一规范的“光明之家”视障数字阅览室;一库是内容丰富、适合视障群体的海量资源库群。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覆盖基层视障群体的服务站点网络,提供服务的资源量达到15TB,建成59个基层服务站点,将视障群体数字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延伸到盲人身边。
全省特殊教育系统视障学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在省财政厅省级财政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资助下,文化系统把先进的数字设备、优秀的数字资源送到全省十七所特殊教育学校视障学生身边,“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实现全省特殊教育系统视障学生服务全覆盖。新建的视障数字阅览室包含盲文学习机、盲用电脑、智能阅读机、听书机等30件先进的无障碍数字化设备和盲文图书、光盘。全省文化系统将以这次“光明之家”视障数字阅览室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扩展站点建设的数量,力争用3-5年的时间,在全省建成150左右的基层视障群体数字文化服务站点。
文化助残新模式获好评。5月中旬,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举办“光明之家·视障数字阅览室”设备发放仪式暨技术人员培训会。活动现场,济南市特殊教育中心的视障学生们对发放的设备爱不释手,对各种设备和资源逐一体验感受。业内人士认为,“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对解决盲人数字化服务的问题提供了借鉴。原来公共文化机构的一些助盲服务,或被动地坐等盲人读者上门,或让盲人自助访问网站,造成盲人朋友的一些不便,且服务人群尚不能完全覆盖广大视障人士。山东通过多方联动,建立完善的社区化、个体化盲人阅读服务机制是大势所趋。(来源:山东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