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山东青岛“四轮驱动”助推崂山演艺文化产业实现新跨越
发布时间:2017-11-29 09:53 来源: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7-11-29

  近年来,山东青岛崂山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路径与突破口,发挥自身综合优势,适应时代变化与演艺市场要求,使其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的新途径,开创了政府、企业、社会多赢的局面。

  一是多点布局、错位发展,演艺娱乐设施日趋完善。围绕建设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蓝色硅谷产业创业带和风景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定位,崂山区建成了颐中体育中心、青岛大剧院、国信体育馆、国际会展中心、青大音乐厅、青大体育馆、如是剧场、中国海洋大学体育馆、极地海洋世界、崂山道教演艺中心等10余家大型文化艺术演出场所,基本形成专业性演出场馆、非专业性演出场馆、室外演出场地、室内演出场所多点布局、相存并促的繁荣局面。演艺娱乐设施功能日臻完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来崂山策划演出的既有时空影视、蓝冰焰火等在崂山注册的本土化演艺公司,又有海右文化、天津太和、成都金点邦克、北京领先艺典等20余家省内外知名演出机构。其中,在青岛注册的演出公司逐步充当主力军,其承接演出的外调、服务能力日渐成熟。

  二是立足市场、扩大影响,供给侧对接演艺娱乐市场需求。如何演,才能让老百姓满意,怎样做,才能让群众分享演出市场的蛋糕,这是摆在崂山区文化主管部门的一个课题。经过深入调研,崂山区文化主管部门积极引导演艺娱乐公司深入挖掘市场潜力,对接市民意愿,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对活动进行全方位宣传,最大限度地提高活动知名度与影响力。先后推出了崂山本土的公益系列——“崂山艺术讲堂”“让崂山区居民走进影剧院”“公益演出进社区”等活动,平民系列——“一村一年一场戏”“周末艺术汇”“市民音乐会”等公益演出及讲座项目,让青岛市民充分享受到高品质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联合青岛大剧院,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场次,设置高低不等的票价,并在家庭套票、学生套票的基础上推出了“平民票”(票价10元),“补贴票”(政府补贴票价),手机客户端“抢票”(每月1期,限抢2张),有效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跑票”“要票”“赠票”等畸形市场行为逐步消除,“买票看演出”正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消费行为,演出市场出票率、上座率均大幅提升。

  三是内容丰富,层次广泛,倾力打造青岛高雅艺术演出中心。坚持以现代都市文化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市民艺术修养为目的,积极引进高水平剧目和重量级演出,在近几年承接举办的50余场大型演艺活动中,既有平民化的《打火匣》、《灰姑娘》、《又见国乐》等大型舞台剧、音乐剧,也包括《梦幻·阿贝格之夜》、《汉普斯·林德维拉、杰森·梅尔——管风琴小提琴音乐会》、《美国茱莉亚大提琴、小提琴室内乐》等一批高雅艺术演出,还涵盖了《豌豆公主》、《白雪公主》、《童话故事音乐会》等小朋友十分喜欢的儿童剧目。演出阵容既包括张学友、陈奕迅、周杰伦、蒋大为、关牧村、那英等知名艺人,还包括东方歌舞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丹麦摇滚乐队等众多国内外知名演艺团体,名人效应凸显,扩大了崂山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确立了在省内演艺市场的龙头地位,使崂山区成为青岛高雅艺术演出中心。文艺演出市场的火爆,增加了区级的财税收入,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4500余万元,同比增长7%;吸引观众100余万人次,拉动商贸餐饮等相关产业增收3000余万元,优化了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高度融合、创新发展,推动AR、VR应用演艺娱乐市场。创新永无止境,AR、VR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也为演艺娱乐市场开辟了新的方向。青岛崂山区结合辖区打造“虚拟现实产业之都”的目标,围绕AR、VR内容制作与运营领域的应用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能够紧密衔接文化产业链条的相关企业,研发虚拟现实结合的相关产品,促进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产业项目。青岛月月鸟亲子互动体验剧场的“AR虚拟现实3D动态场景制作技术及装置”可以使观众创作的平面画转换成立体三维影像;正在后期制作中的VR剧场虚拟现实体验装置,可使观众在演出中的特定环节看到剧场以外的场景,感受到视觉、听觉、触觉的震撼效果。此外,由青岛博海数字创意产业研究院设计制作,以中国上古时代神话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大型VR情景体验剧《华夏》,已进入筹备阶段,这也是国内首部将AR、VR技术相融合,为观众提供360度“沉浸式”感官体验的大型虚拟现实演艺产品。(来源: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