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山东省五莲县新时代茂腔艺术团:演员唱得好 群众看得欢
发布时间:2019-12-24 09:1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杨倩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9-12-24

  12月3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社区,由该县新时代茂腔艺术团演出的传统茂腔剧目《老少配》《寻儿记》让在场观众兴奋不已。

  茂腔是流行于山东地区“肘鼓子”声腔的一支,以尾音翻高八度的“打冒”唱法为特色,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婉转生动,至今有近300年历史,广泛流传于山东青岛、潍坊、日照等地,有“胶东之花”的美誉,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莲县是茂腔的主要流布区域之一,群众基础深厚。但长期以来,受流行文化的冲击,茂腔演出市场并不景气,专业剧团剧目、人才流失的状况较为严重。这些令茂腔爱好者、五莲县街头镇山前石材公司董事长董衍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加大茂腔艺术在当地的传承、传播,董衍平于2018年投资400多万元着手创建了五莲县新时代茂腔艺术团,从日照、潍坊、青岛3个市招募了30多名专职演员。

  茂腔名家孙红菊有传统茂腔《罗衫记》及新编茂腔《红高粱》《失却的银婚》等多部代表作,退休近5年的她总希望为剧种传承再尽一份力,为此,她加入艺术团并担起团长一职。“说干就干,我们仅用3天就完成了演员招募,接着分派了演出任务。剧团成立1个多月就在五莲县连续演出30多场。”孙红菊回忆。

  过硬的队伍是新时代茂腔艺术团深扎基层持续演出的有力支撑。该团司鼓王泽文清晰记得,光五莲县芙蓉广场,艺术团今年就先后送戏5次,每次都连演数场。“除在五莲县本地演出,我们还到莒县、高密、黄岛等地活动,渐渐演出名气后,也有热心观众慕名请戏。”王泽文介绍,今年以来,该团已经进行各类演出近300场,服务观众50余万人次。每到乡间,演员们时常与群众同吃同住。“我们这批演员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经历过茂腔的繁盛、沉寂。如今,能通过自己的付出让更多人喜欢这个剧种,再苦再累都觉得值。”王泽文说。

  丰富的剧目储备成为该团最大的竞争力。孙红菊介绍,茂腔擅演“四大京、八大记”,这些剧目多是“肘鼓子”声腔共有剧目。其中,有诸多关于惩恶扬善、倡行孝道的话题,对当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对传统剧目的传承,我们会在保证剧种特色的前提下,对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或逻辑不通的内容进行改进。”孙红菊介绍,艺术团常演的茂腔大戏有36出,《罗衫记》《锦香亭》《生死牌》等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

  为反映时下生活,该团还在当地文化部门支持下,创排了《谁是魔鬼》等茂腔现代戏,拍摄了一部茂腔现实题材电影《花石村的笑声》。影片聚焦当前精准扶贫形势,讲述了派驻花石村的驻村干部带动该村贫困户姜大懒、花牡丹改变“等、靠、要”观念最终脱贫致富的故事。“目前,影片已经进入剪辑制作环节,2020年初将在全国农村院线上映。与此同时,我们还创排了同名舞台剧《花石村的笑声》,获得了日照市10万元创作资金的扶持。”孙红菊说。

  因深扎生活、服务人民,遵循普遍的艺术规律,新时代茂腔艺术团在民间备受欢迎。说起现实困难,孙红菊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团里每月为每个演员发4100元固定工资,再加上住宿、伙食等,每月投在演员身上的费用将近20万元。这些开销全由社会力量投入,很不容易,我们更应该全身心地进行创作、演出,努力做出成绩,让五莲茂腔引起更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董衍平则表示,扶持新时代茂腔艺术团的发展是他要长期坚持的公益事业,希望以此带动更多人为茂腔传承发展鼓与呼,让这门艺术不断绽放生机与活力,更好地服务基层百姓。(孙丛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