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民办博物馆已达20家
2010年,西安市提出“博物馆之都”建设规划,计划用3年时间使西安市的博物馆数量超过100家。去年一年,西安新成立国有、民办和行业博物馆16家,民办博物馆包括秦砖汉瓦博物馆、青铜盉博物馆、古陶艺术博物馆等。至此,西安市博物馆总数由“十一五”之初的39家增加为65家。
西安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郭治华介绍说,目前西安市已经建成民办博物馆20家,主要以历史类为主,大部分是专题类博物馆,如书法、唐三彩、青铜盉等。西安市的民办博物馆均须购票才能进入参观,如关中民俗博物院门票为120元,秦砖汉瓦博物馆为20元,牛文化博物馆为80元,各个博物馆的票价不等,但是这些博物馆的门票收入根本无法维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营。
另外,西安市还有行业类博物馆20家,其中多数是高校的博物馆,如西北大学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等,而真正行业类博物馆目前只有地矿、煤矿、冶金等行业的几家博物馆。
民办博物馆 期待享受“国有待遇”
面对西安的“博物馆之都”建设,日前,陕西关中民俗博物院院长王勇超建议,希望能从政策层面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使其能与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共同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据王勇超介绍:“对于大多数民办博物馆而言,要想靠门票收入维持正常运转不太现实。”目前民办博物馆仍处于自主生存、自我完善状态,在管理运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王勇超认为,首先是政策环境不够宽松,在政策支持、税费减免等方面不能与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其次是政府投入有限,扶持重点不突出,难以发挥政府投资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此外,大部分金融机构以文物资产作为抵押物现有政策中无法评估为由不愿放款,致使民办博物馆发展备受资金瓶颈制约。
“首先应保障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享有同等法律地位。”王勇超说。他认为,应该通过立法明确民办博物馆的性质、落实各项促进举措、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在立项、政策扶持、土地利用、税费减免、银行信贷、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使其与国有博物馆享受同等待遇。
王勇超还建议,国家可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博物馆。
扶持政策有望出台
在今年的西安市文物工作会议上,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安将加快“博物馆之都”建设,计划在今年建设35家至40家博物馆。今年,西安市文物管理部门将重点加强对民办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建设的扶持力度,引导其增强自身适应市场规律的造血机能。
郭治华说,目前西安市正在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来扶持民营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的发展,相关政策有望上半年出台。届时政府将从资金、公共政策(即土地、税收、水电、保管、维护)等方面进行扶持。另外,西安市的行业博物馆发展也较为薄弱,目前尚没有一个市级科技馆,大部分行业博物馆都集中在高校。今年,西安将出台相关政策,政府给予行业类博物馆资金补贴,促使行业类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
上一篇: 西安传统文化展演惊艳台北 |
下一篇: 陕西省文化厅召开厅直文化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