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陕西
陕西
陕西省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1-09-09 11:05 来源: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 2011-09-09

  

  

 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远程管理监控室  

  

  

  

  延安市宝塔区支中心开展老年人计算机培训

  

  

  

  公共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在查看读者上机情况  

  

  

  

  文化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网页 

  

  

  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VPN服务专网  

  

  

  基层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系统 

  

  

  秦腔秦韵数据库

  

  

  未成年人进入陕西省公共电子阅览室需先填写“未成年人上机卡” 

  

  

  对农民工进行免费电脑培训

  

  

  文化共享工程澄城县支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远程培训平台互动交流

  

  2010年,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作为文化部确定的首批公共电子阅览室9个试点省之一,陕西省严格遵照《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及相关文件要求开展了试点工作。目前,参与试点工作的5个县、14个乡镇、6个社区、3个行政村的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

  文化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通过在全省建立的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虚拟服务专网(VPN)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服务。他们充分利用服务专网的优势,在充分研究公共电子阅览室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断研发和改善,通过“登记录入静态信息”与“网络抓取动态信息”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开发相关应用管理软件、引入成熟的应用系统。VPN服务专网的建立,打通了省、市、县、乡、村的纵向互通,以及省内联席厅局、市县间的横向互联,逐步满足了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工作需求。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107个市县支中心全部接入VPN服务专网。

  依托管理和技术 保障未成年人上网安全

  确保未成年人的上网安全,是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陕西省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中加强了对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上机管理,明确要求未成年人首次上机需由监护人陪同办理“陕西省公共电子阅览室上机服务卡”,并签署《未成年人公共电子阅览室上网家长知情同意书》。通过未成年人读者上机的注册认证,以保证与未成年人监护人之间的有效沟通。陕西省还通过技术手段对上机时长、上机次数以及网站进行必要的限定。这样一来,既满足了他们对文化资源的需求,又能适当地限制和管理其上机行为,做到让家长放心,最大限度地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在陕西省的公共电子阅览室里,未成年人除了可进行绿色网络浏览、读书学习外,还可通过网络进行益智类游戏和经文化部认定的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体验。

  网络浏览内容是陕西省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的一个重点。为了尽量避免读者浏览不良信息,引导读者浏览文化共享工程的自身资源,同时也考虑到网站经常改变IP地址和域名、难以控制等问题,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人员在系统内设置了“网络白名单”,只有“白名单”内的网站,读者才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白名单”按照大型门户网站、文化娱乐网站、政府官方网站、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进行分类扩充,不断加入大家喜闻乐见、文明健康的合法网址,确保读者最基本的网络文化权益。目前已添加六大类1000多个常用网站,和所有GOV.CN/EDU.CN/ORG.CN域名后缀的上万个网站。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各服务网点上机登记处都向读者明示“白名单”情况,并每月上报读者要求增加的网站名单,经审核后可不断持续增加。

  引入先进技术 丰富电子阅览室资源

  陕西省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过程中,密切关注IT技术的发展,文化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的技术人员与行业内的各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时刻关注最新技术动态。根据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需要,他们及时引入了影视资源库、播客互动平台、数字书刊等成熟的应用系统,充实了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资源内容。对文化共享工程影视资料服务系统,陕西省分中心进行了多次改版和升级,改变了原先利用FTP技术架设的资源传输模式,采用了最新基于流媒体的P2P技术。他们还利用各基层支中心空余的存储空间,实现了全省影视数字资源的分布式存储。目前,陕西省分中心将自建、购买、共享的各类视频资源都放入分布式存储空间内,各地群众可以根据喜好自行点播,节目自动缓存在本地服务器上,观看的人越多、资源越受欢迎,则观看速度就越快。新的影视资源服务系统,不仅大大充实了片库,而且确保了使用者只能在专网内的服务点观看,互联网的公网是无法欣赏到影片的,只能看到影视资源的海报与宣传资料。在充实影视资源上,除了陕西省分中心主动发布外,各基层单位和读者也可通过TRS WCM和播客频道自主上传视频资源。

  陕西公共电子阅览室播客频道采用WEB2.0技术,参照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的资源标引要求,分成名家讲坛、农业专题片等11个栏目。目前各基层服务点利用播客频道已上传各类视频节目654部,为基层服务点展示本地特色视频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渠道。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还通过播客频道中的视频直播功能,将陕西省图书馆举办的讲座和各地专家的讲课视频资料在全省范围内实时直播,使资源达到全省共享。

  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完善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功能。数字图书馆是利用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VPN专网的独特优势提供服务,以陕西省图书馆为龙头,联合全省107个市县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专业、方便、快捷、免费的网上参考咨询和文献远程传递服务。在专网内,各地读者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即可随时阅读陕西省图书馆及各市级图书馆提供的数字期刊、文献、图书等电子资源。

  通过远程培训系统,各地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培训也更加方便。陕西省先后对市县支中心主任、技术员、信息专报员进行了培训。截至目前,通过远程培训系统已培训基层工作人员70445人次,并多次利用该平台聘请专业讲师给读者开展相关培训。

  创新技术模式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随着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有序展开,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是各级主管部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陕西省于2009年开始研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经过不断完善和规模化测试,形成了目前的“方舟系统”版本。首先,该系统可以监控市县支中心机房设备运行和维护情况。为了促使工作人员养成日常检查的习惯,该系统会提示工作人员每天按步骤检查存储、UPS等设备的指示灯情况、核心软件的补丁升级情况、网络通畅情况、操作系统安全情况、防火墙流量异常监控等。其次,该系统利用VPN特性,主动抓取并记录各级网点每个阅览机器的初始软硬件配置信息,这不仅可以统计掌握全省的软硬件资产,而且当阅览机的软硬件信息与初始信息不一致时,可提示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人员前往查看。工作人员还可在管理端向终端发送指令,控制USB设备的使用,只有经过授权的设备才可以正常使用电脑的USB接口。这样既避免了自有版权的资源未经授权被拷贝外泄,也防止了通过U盘传播病毒,保护了网络和系统的安全。服务网点的上级部门也可以适时通过系统远程查看读者终端机上的具体浏览内容,以及其他外在信息如程序进程信息、驻留服务信息等的情况,也可以随时接管终端的桌面,便于高级技术人员远程指导维护。此外,为了便于设备故障的维修,该系统还在“设备信息管理”中细化了设备采购、保修、报废等流程细节,工作人员在报修时,可以查阅各设备的厂商、供应商、维修点等信息。

  该系统还可以对基层单位的基本档案进行管理,全方位地了解基层单位的整体情况。这些信息的全面化能够使省分中心有针对性地为各基层单位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以及特色资源的推送。而实现信息化管理,对基层人员来说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凡省内各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登记注册个人信息,并且每年要重新确认、更新档案。录入的信息除人员档案等常见基本信息外,还包括文化共享工程特需的上岗时间、培训情况、工作成果、获奖情况、处罚情况等档案信息。为了便于数据的传输和再利用,确保系统数据标引的唯一性,系统内的登录数据均参考了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标准对信息进行归类。

  该系统还可以对服务记录和统计分析进行管理。利用技术手段管理公共电子阅览室,最大的益处就在于服务记录的客观性和实时性,便于迅速统计和分析。系统的“监控信息管理模块”可自动采集各个网点的开关机时间、开机时长、读者登录信息、读者访问的网站等,按照月、季、年生成统计报表,自动上传到省分中心服务器,省分中心的管理端可按照设定参数进行汇总分类、分析列表。这些分析数据不仅有助于省分中心提供更加符合基层实际需求的资源,而且为各级管理部门指导各服务网点的工作提供了真实依据。

  该系统还可以进行远程视频监控的可视化管理。2008年,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远程视频监控平台开始建设,该监控平台使用第三代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处理,实现无人值守,实时监控现场。在全省计算机网络建设的推动下,通过陕西省建设的VPN专网,保证省分中心对各地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放映室、中心机房进行视频监控,使全省的服务活动实现可视化管理,并实时记录基层电子阅览室活动的开展情况,所有视频监控数据保存一个月,省分中心可随时远程检查。而且,通过视频监控平台定期检查基层的活动情况,为全省的文化共享工程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供了决策依据。远程视频监控平台的建设,有力保证了基层电子阅览室及中心机房全方位可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实施9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下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年技术交流大会中,无论是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VPN服务专网先进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还是自主研发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方舟系统)均受到了与会领导及代表的高度评价。下一步陕西省将把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由试点推向普及,进一步完善技术水平、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把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坚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