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陕西
陕西
陕西文化在改革创新中繁荣发展
发布时间:2011-12-14 09:44 来源:陕西文化信息网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陕西文化信息网 2011-12-14

                                        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西京故事》剧照。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一年,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陕西省广大文化工作者精神振奋士气高昂,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各项工作任务,创造出许多亮点,向国内外传播了陕西文化形象,展现出陕西文化的精彩华章,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陕西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艺术创作成果丰硕

                                        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现场。

    2011年,陕西省文化厅把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和推广展示作为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出一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
  一是成功举办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本届艺术节是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举办的,在展示文化建设成果、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艺术节汇集了11个市(区)的50台优秀剧(节)目,演出100场,充分体现了近年来陕西省舞台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社会反响强烈。艺术节上同时还举办了“传承·突破·发展——陕西省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和第二届陕西省社区文化节等活动,受到各界观众的好评。
  二是狠抓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全面提升艺术质量。组织省内知名专家学者对《大唐记事》等30余部剧本进行了深入论证,提出了修改提高意见;将《西京故事》等列为重点扶植剧目,并给予经费支持。组织专家对渭南、宝鸡、铜川、咸阳、西安、商洛等申报的拟搬上舞台的重点剧目加工修改提高,为出精品、出人才奠定基础。
  三是组织选送优秀剧(节)目参加全国重要艺术活动,扩大陕西作品影响力。大型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秦腔》参加了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在京引起强烈反响。《西京故事》还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和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获得大奖。
  四是组织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大型情景音画《延安颂》、大型文艺晚会《永远的旗帜》上演后引起强烈震撼;主办了陕西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戏剧展演节和全省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为庆祝建党90周年营造了良好氛围。此外,举办了陕西省秦腔经典传统剧目演出月活动。举办了“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这一大展以其鲜明的学术主题和强烈的西部地域特色在全国美术界引起反响。协助举办了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五是圆满完成各项演出任务。精心承办了省委、省政府、省委办公厅迎新春团拜会,组织艺术家赴陕西省政府驻京办进行2011年新春恳谈会慰问演出。完成了第十五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文艺演出任务。圆满完成了西安世园会小舞台33天文艺演出的组织工作,支持审批30余个国外演出团体到西安世园会演出。
  六是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感受时代脉动。今年5月,陕西省文化厅组织50多名剧作家、表演艺术家、书画家、文学家、摄影家等到榆林开展采风活动,在基层体会社会的新变化、群众的新需求和感人的新事迹,践行“三贴近”原则。

                                                    文化惠民覆盖城乡

第二届陕西省社区文化节吸引广大社区居民。

    一是公共文化机构实现了免费开放。从7月1日起,陕西省4家美术馆、112家公共图书馆、120家文化馆,1542家乡镇综合文化站统一向社会免费开放。陕西省文化厅制定出台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方案及免费服务工作标准、经费管理和绩效考核办法。中、省财政按标准支持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经费1.36亿元,保障了免费开放的正常运行。
  二是创建了首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宝鸡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市。渭南市的“‘一元剧场’演出项目”和铜川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项目也被确定为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同时,组织开展了第六批省级文化先进县的创建评审和第四、五批文化先进县的复查工作。在第三次全国公共文化馆评估定级中,陕西省68个文化馆被文化部命名为三等以上文化馆,其中一级馆9个,二级馆19个,三级馆40个。
  三是加快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方面,完成了356个乡镇基层服务点的建立任务;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方面,完成28个县公共电子阅览室和1000个街道、乡镇、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方面,启动了省图书馆和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建成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联合参考咨询平台,用科技手段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加强了公共文化的设施和设备建设。2011年,对86个“两馆一院”的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21个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项目开工建设。为2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70个城市社区文化中心、44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56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送了共享工程设备和文化业务活动设备。
  五是掀起社区文化建设新高潮。第二届陕西省社区文化节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举行,在8个月的时间里,全省共举办各类演出活动500余场、演出剧(节)目1000余个、书画摄影展览100余场次,参与人员达5000余人次,观众达700万人次。命名了23个省级示范文化社区。通过文艺汇演、美术书法展览、理论研讨、读书活动等形式,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社区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非遗”保护扎实推进

                                          第二届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成功举办。

  一是命名了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经申报、评审和公示,以省政府名义命名了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0项。目前全省共有省级名录项目435项。
  二是继续强化保护传承工作。根据国家、省级名录项目保护规划,中、省共资助76个项目,1795万元,安排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00万元,开展保护工作。安排146.2万元用于资助我省国家级传承人47人、省级传承人248人开展传承工作。完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四批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申报工作。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赵庚辰等53人进行了通报表彰,调动了传承人主动开展传习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命名了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单位)。命名“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等25个单位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单位),此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是在非遗保护方式方法上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四是举办了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庆祝活动。遗产日期间,举办了陕北民歌经典演唱会——《永远的信天游》,充分展示了国家级陕北民歌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著名的陕北民歌歌唱家以及历届陕北民歌大赛产生的20位“陕北民歌十大歌手”的风采,及陕北民歌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初步成果。同时,组织凤翔泥塑等七个项目参加了文化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并荣获“太阳神鸟奖”银奖。

                                                     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陕西省文化厅组团参加2011第六届北京文博会。

    一是加强规划指导。组织有关专家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形成了《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和《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专题调研报告》。召开了全省民营文化企业座谈会,听取了民营文化企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制定了《陕西省文化系统“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用规划指导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项目储备。争取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省演艺集团设备提升改造。落实省级文化产业扶持引导资金465万元,用于扶持32家优秀小型文化企业项目。精选98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推荐进入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项目库。将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有重大影响的民营文化企业的重点项目列入《省“十二五”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予以支持。
  三是发挥示范基地(项目)引领作用。开展了第三批陕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的申报、评选工作。截至目前,全省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55个。
  四是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指导西安市代表陕西省参加第七届深圳文博会。组织参加了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14家文化企业参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赞誉。由省文化厅牵头组团参加了2011第六届北京文博会,重点推出文化企业20余家,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64个,总投资额160亿元人民币。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签订共建陕西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协议。
  五是动漫产业蓬勃发展。建成西部唯一的国家级动漫公共技术平台,对提升陕西省动漫业产业聚集和研发能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成功举办了中国西安首届原创动漫大赛、中国西安首届原创动漫大赛颁奖典礼、2011中国·西安动漫文化节活动、汉堡国际动漫颁奖礼、柏林陕西原创动漫展、全国绿色环保动漫大展等活动,有力地促进和引导了全省文化动漫产业发展。

                                                    文化市场监管有效

陕西省文化厅为全省各市发放文化市场执法车辆。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陕西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陕西省文化厅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装备配备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陕西省网吧连锁化整合工作的意见》等五个文件,推动全省文化市场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围绕建党90周年和西安世园会开展专项保障行动。根据文化部部署,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重点清理演出、娱乐、网吧、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等市场;重点查处含有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文化产品和有害信息、色情低俗演出活动。全省共出动文化执法人员24.7万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86350家次,受理举报2213件,立案调查3390件,罚款405万元,停业整顿经营单位2121家,吊销许可证33家。
  三是加强网吧连锁化整合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陕西省网吧连锁化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陕西省网吧连锁运营企业整合单体网吧工作指引》以及《陕西省网吧连锁化整合工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网吧连锁化整合系列推介活动已全面展开。
  四是建成覆盖全省的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系统。省级网络监管平台已经建成并在网吧经营管理和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影视剧节目等方面发挥监管作用。陕西省监管软件报警统计:非法网站站点报警180603条,非法游戏报警284条,共查封非法网站26个,整改网站18个,列入网络监管平台“黑名单”38个,通过多种手段,有效封堵了系统内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对外交流持续活跃

陕西社火精彩亮相莫斯科红场。

    今年陕西省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较为活跃,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项目在境外成功开展,有力地配合了国家总体外交,宣传了陕西,提升了陕西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是承办了2011年文化部“德国柏林文化中心”文化交流演展系列活动。共组派出团6批、54人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演出、展览、讲学等活动,提升了陕西文化在德国乃至欧洲的影响力。
  二是组织“西安鼓乐”访问澳大利亚。在澳洲主流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为该项活动发来贺信。
  三是组织陕西“天地社火”参加2011莫斯科国际军乐节,引起轰动。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观看了演出。

  四是组织陕西演展团赴伊朗举办“庆祝中伊建交40周年暨中国文化周”主题文化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受到文化部和我驻伊朗大使馆的一致好评。

 

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金格灿灿彩》剧照。

    2011年,陕西省文化厅按照文化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陕西省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工作全面完成。全省111家国有文艺院团,其中省属、市属30个文艺院团,81个县级文艺院团全部实现转企改制工作。陕西省演艺集团成立以来,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了活力,解放了艺术生产力,由于财政保障和政策支持到位,陕西演艺集团影响力不断提升,产值效益稳步增长,推出《金格灿灿彩》等一批优秀新创剧目,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改制成果效益明显。

  二是完成了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全省10市1区、107个县(区)全部挂牌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完善了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建立了内部管理制度和执法工作制度。目前,全省共有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1012人。
  三是指导事业单位继续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省图书馆、省戏曲研究院等单位按照明确定位、增强活力、提高效率,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要求,继续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建立岗位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大力提高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发挥示范导向作用。
  四是针对文化队伍薄弱环节,着力于创新人才培养。举办基层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经营、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器材操作和人事、党委、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18期,2000余人次。推荐30余人参加全国不同专业的高端培训,强化了文化改革发展的人才基础。